时间: 2025-05-09 00:0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06:48
明室孤臣抱苦忠,
十年逋播此微躬。
苞桑无地堪休否,
歌麦何人许共同。
稽古漫留洪范在,
生今那得哻冠终。
便教扶去我安适,
谁念西山薇尽空。
孤臣对明朝的忠诚令人痛苦,
十年来一直避祸流亡,身世微薄。
苞桑树下无处可安身,
歌唱麦田又有谁能共享?
历史典籍中虽留存《洪范》之义,
而今又如何能得到最终的荣耀?
宁愿推开烦恼寻求安适,
谁会在意西山的薇草已然枯尽?
郭之奇,明代诗人,生于乱世,历经多次政权更迭,忠诚于明室。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他的诗歌常表达对国家的关怀和个人的苦闷。
该诗作于明末,正值国家动荡、民众苦难之时,诗人身处困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绘,折射出国家的动荡与历史的无常。诗中“孤臣”一词,立刻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与无奈,描绘了他在乱世中对忠诚的坚守与苦痛。接下来的“十年逋播此微躬”,则突显了作者在动荡中流亡的心境,令人同情与唏嘘。
同时,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意象,如“苞桑无地堪休否”,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但现实却是无处栖身的苦楚。而“歌麦何人许共同”,则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隔阂,彰显了对人际关系的失落和对团结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无望,充满了悲凉与思索的气息。古典诗词常通过对比手法来深化主题,这里“稽古漫留洪范在,生今那得哻冠终”不仅是对过去辉煌的追忆,更是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境遇的无奈,以及对安适生活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意象的结合,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孤臣”指的是?
a) 忘恩负义的臣子
b) 忍辱负重的臣子
c) 忠诚于明朝的臣子
“稽古漫留洪范在”中“洪范”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古代典籍
c) 诗人的作品
诗人对“歌麦”的感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人际关系的失落
c) 对未来的希望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郭之奇的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情感深度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