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卖花声 菜花》

时间: 2025-05-06 21:49:25

诗句

一坝焆黄明。

夜雨雏晴。

午风千圳杂蜂声。

妆点牧童春满袂,香粉零星。

花发渐催耕。

野态山情。

瑶簪无分上娉婷。

配得农家金色界,麦陇青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1:49:25

原文展示

《卖花声·菜花》
作者:邓潜 〔近代〕

一坝焆黄明。夜雨雏晴。午风千圳杂蜂声。
妆点牧童春满袂,香粉零星。花发渐催耕。
野态山情。瑶簪无分上娉婷。
配得农家金色界,麦陇青青。

白话文翻译

一片金灿灿的菜花在阳光下闪烁,夜雨过后,天色晴朗。午后的微风中,传来阵阵蜜蜂的嗡嗡声。
牧童的春装飘扬,仿佛在为这美丽的春光增添色彩,花香飘散,仿佛香粉撒落。花儿渐渐开放,催促着农人耕作。
田野气息浓厚,山间情景美丽,犹如仙女般的妆饰无与伦比。
这片金色的菜花与农家的麦田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田野一片翠绿。

注释

  • 焆黄:辉煌的金黄色,形容菜花的色彩。
  • 雏晴:小雨后晴朗的天气。
  • 千圳:指许多小水渠或者小路。
  • 妆点:装饰,点缀。
  • 春满袂:春天使衣袂飘扬,意指生机勃勃。
  • 香粉零星:花香如同香粉般洒落,形容芬芳。
  • 瑶簪:指精美的簪子,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金色界:金色的田野。
  • 麦陇青青:麦田一片绿意盎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潜,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其诗风受到传统诗词的熏陶,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邓潜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田园气息,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

创作背景

《卖花声·菜花》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诗人通过描绘菜花的美丽和农田的丰收,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卖花声·菜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田园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用“焆黄明”描绘了菜花的金黄,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随即通过“夜雨雏晴”的转折,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美好。午风中传来的“杂蜂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仿佛置身于那片生机盎然的田野。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牧童,描述他在春光中飘扬的衣袂,营造了春天的欢快气氛。此时的自然不仅仅是背景,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体现。诗中“香粉零星”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春天的气息,花香四溢,令人陶醉。

最后,诗人通过“配得农家金色界,麦陇青青”,总结了自然与农业的关系,展现了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赞美。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美的享受,又有对劳动的尊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坝焆黄明:描绘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明亮与温暖。
  2. 夜雨雏晴:前一夜的雨水洗净了大地,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3. 午风千圳杂蜂声:午后微风中,传来蜂鸣声,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活力。
  4. 妆点牧童春满袂:牧童的衣袂在春风中飘扬,象征着年轻的生命与无尽的希望。
  5. 香粉零星:花香如同洒落的香粉,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芬芳。
  6. 花发渐催耕:花开之际,农人开始忙碌的耕作,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7. 野态山情:描绘自然的野趣和山间的情感,体现了自然的美丽。
  8. 瑶簪无分上娉婷:比喻自然的美丽,如同美女的装饰品,让人陶醉。
  9. 配得农家金色界:金黄的菜花与农田交相辉映,形成美丽的图景。
  10. 麦陇青青:描绘了麦田的丰收,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粉零星”比喻花香,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如“妆点牧童”,赋予了自然以人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有明显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的美丽,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丰收的期待。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菜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代表生机与希望。
  • 牧童:代表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体现年轻的活力。
  • 蜂声: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繁忙,传达春天的气息。
  • 香粉:象征美好的事物,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焆黄”指的是: A. 绿色
    B. 金黄色
    C. 灰色
    D. 白色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夜雨雏晴”描绘了__的天气。

  3. 判断题:诗中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对/错)

答案

  1. B
  2. 晴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田园诗》: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卖花声·菜花》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为抒情,后者则更为生活化,展现了农田的生机与希望,二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邓潜诗词集》
    3. 《田园诗研究》

相关查询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 送梁郎中赴吉州 晚次苦竹馆,却忆干越旧游 送邵州判官往南(一作皇甫冉诗) 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一作皇甫冉诗)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却归睦州至七里滩下作 登思禅寺上方题修竹茂松 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努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有案可查 包含狯的词语有哪些 聿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一匡九合 博闻强识 立字旁的字 包含虫的词语有哪些 声讯台 姓系 遗疏 鼻字旁的字 总办 家道小康 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咬牙恨齿 吞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