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8:58
蠹鱼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山堂夜雨如决渠,
黄梅半熟书生鱼。
树头朝日忽复出,
聊向空阶翻故书。
老人耕凿无膏腴,
缃囊细字时相娱。
自欣引睡得黄奶,
便恐无意呼青奴。
读书本不求甚解,
姓名足记知有馀。
此虫何乃徒饱腹,
死葬书叶真痴愚。
不如化作石帆山下茧,
织成吴绫光满眼。
乞与袁娘作舞衣,
常把花枝侍君辇。
夜间的山堂里雨水像决堤一样倾泻而下,黄梅时节,书生正在垂钓。树头的朝阳忽然露出,随意在空阶上翻找旧书。老人辛勤耕作却没有丰腴的土壤,缃囊中的细字时常让我快乐。自得其乐,刚入梦乡就得到了黄奶,然而又担心无意中叫醒了青奴。读书本来不求深刻理解,只要记住名字就觉得满足。可这虫子为何只知道吃饱肚子,死后埋葬在书叶中,真是愚笨。还不如化作石帆山下的蚕茧,织成光彩夺目的吴绫。求你把它做成袁娘的舞衣,常常把花枝侍奉在君王的车前。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叔华,号青山,宋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俊逸。其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社会背景是文化盛行,书籍多而虫害亦随之而来,表现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
《蠹鱼》通过描绘夜雨、钓鱼、翻书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对虫害的无奈。诗中“夜雨如决渠”生动地刻画出环境的氛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愁的气氛。通过与“书生鱼”的对比,诗人隐喻了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后面的“老人耕凿无膏腴,缃囊细字时相娱”则表现出辛勤耕作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一种对知识的珍视。
诗的最后几句通过对比虫子的愚蠢,表达了对文化的保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虫子化作蚕茧,织成华美的衣服,象征着通过对知识的努力,能够创造出美好的东西。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对文化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夜雨如决渠”形象地表现了雨的猛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山堂夜雨如决渠”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诗中提到的“虫子”是指什么?
诗中希望虫子变成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