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1:19
呼树止陵阳,逢辰下建章。
奇姿标上瑞,正色丽中央。
昭祀祠坛畔,声歌太液傍。
凤教鸿作侣,天与菊为裳。
神雀非灵异,流莺愧采章。
集汙宁我类,一举戛云翔。
呼唤树木停在陵阳,恰逢吉时走下建章。
奇特的姿态标志着吉祥,正色的花朵绚丽在中央。
在昭祀的坛边,歌声在太液旁回荡。
凤凰教导鸿雁做伴侣,天与菊花为其装扮。
神雀并不是真灵异,流莺也为自己的采华而感到羞愧。
聚集污浊的鸟类宁愿不与我同类,一举而飞则戛然冲向云端。
陈洎,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
《黄鹄》创作于一个充满自然景观的时节,诗人在漫游于自然之际,感受到自然之美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想,借用鸟类的形象表达了对理想伴侣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鹄》是一首富有意象和哲理的诗,开头便以“呼树止陵阳”引出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场景,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中通过对鸟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陈洎通过奇特的姿态和鲜艳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吉祥的氛围,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在第二节中,诗人以“昭祀祠坛畔”的描写,将祭祀的庄重与自然的灵动结合,展现出一种文化的深厚底蕴。歌声在水边悠扬,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最后两句中,诗人以神雀与流莺的对比,表达了对纯粹和灵性的追求,而“集污宁我类”则是对现实中污浊事物的拒绝,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坚持与向往。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意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与理想的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美、理想伴侣的向往以及对高洁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黄鹄》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凤教鸿作侣”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集污宁我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比较《黄鹄》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黄鹄》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庐山谣》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