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宣一僧正院》

时间: 2025-07-30 07:01:37

诗句

五级凌虚塔,三生落发师。

都僧须有托,孤峤遂无期。

井邑焚香待,君侯减俸资。

山衣随叠破,莱骨逐年羸。

茶取寒泉试,松于远涧移。

吾曹来顶手,不合不题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7:01:37

原文展示

题宣一僧正院 五级凌虚塔,三生落发师。 都僧须有托,孤峤遂无期。 井邑焚香待,君侯减俸资。 山衣随叠破,莱骨逐年羸。 茶取寒泉试,松于远涧移。 吾曹来顶手,不合不题诗。

白话文翻译

五层高的凌虚塔,是三生落发的师父。 所有的僧人都需要有所依托,孤独的山峰却无法期待。 在井邑中焚香等待,君侯减少俸禄资助。 山中的衣服随着层叠而破旧,莱骨逐年变得瘦弱。 用寒泉来试茶,将松树移到远处的涧边。 我们这些人来顶礼膜拜,不合适就不题诗。

注释

  • 五级凌虚塔:指高耸的佛塔,象征佛教的崇高。
  • 三生落发师:指僧人,三生指前世、今生、来世,落发师即剃度师。
  • 都僧须有托:指僧人需要有所依托,即信仰和修行。
  • 孤峤遂无期:孤峤指孤独的山峰,无期表示无法期待。
  • 井邑焚香待:在村落中焚香等待,表示虔诚。
  • 君侯减俸资:君侯减少俸禄资助,表示对僧人的支持。
  • 山衣随叠破:山中的衣服随着层叠而破旧,形容僧人的简朴生活。
  • 莱骨逐年羸:莱骨指瘦弱的身体,逐年羸表示逐年变得瘦弱。
  • 茶取寒泉试:用寒泉来试茶,表示品茶的清雅。
  • 松于远涧移:将松树移到远处的涧边,表示对自然的亲近。
  • 吾曹来顶手:我们这些人来顶礼膜拜,表示对僧人的尊敬。
  • 不合不题诗:不合适就不题诗,表示题诗的慎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景物和僧侣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滔在访问宣一僧正院时所作,通过对僧院环境的描写和对僧人生活的反映,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僧人清修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宣一僧正院的描绘,展现了僧人清修生活的简朴和崇高。诗中“五级凌虚塔”和“三生落发师”描绘了佛教的庄严和僧人的修行,而“都僧须有托”和“孤峤遂无期”则反映了僧人修行的艰辛和孤独。后几句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写,如“井邑焚香待”、“山衣随叠破”、“莱骨逐年羸”,进一步强化了僧人清贫而虔诚的形象。最后两句“茶取寒泉试,松于远涧移”则展现了僧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品茶的雅致,而“吾曹来顶手,不合不题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尊敬和对题诗的慎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级凌虚塔:描绘佛塔的高耸,象征佛教的崇高。
  2. 三生落发师:指僧人,三生指前世、今生、来世,落发师即剃度师。
  3. 都僧须有托:指僧人需要有所依托,即信仰和修行。
  4. 孤峤遂无期:孤峤指孤独的山峰,无期表示无法期待。
  5. 井邑焚香待:在村落中焚香等待,表示虔诚。
  6. 君侯减俸资:君侯减少俸禄资助,表示对僧人的支持。
  7. 山衣随叠破:山中的衣服随着层叠而破旧,形容僧人的简朴生活。
  8. 莱骨逐年羸:莱骨指瘦弱的身体,逐年羸表示逐年变得瘦弱。
  9. 茶取寒泉试:用寒泉来试茶,表示品茶的清雅。
  10. 松于远涧移:将松树移到远处的涧边,表示对自然的亲近。
  11. 吾曹来顶手:我们这些人来顶礼膜拜,表示对僧人的尊敬。
  12. 不合不题诗:不合适就不题诗,表示题诗的慎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五级凌虚塔”比喻佛塔的高耸。
  • 拟人:如“孤峤遂无期”将孤独的山峰拟人化。
  • 对仗:如“山衣随叠破,莱骨逐年羸”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僧院环境和僧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僧人清修生活的赞美,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和修行的艰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级凌虚塔:象征佛教的崇高。
  • 三生落发师:象征僧人的修行。
  • 孤峤:象征孤独和无助。
  • 井邑焚香待:象征虔诚和等待。
  • 山衣随叠破:象征简朴和清贫。
  • 莱骨逐年羸:象征瘦弱和艰辛。
  • 茶取寒泉试:象征品茶的清雅。
  • 松于远涧移:象征对自然的亲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五级凌虚塔”象征什么? A. 佛教的崇高 B. 僧人的修行 C. 孤独的山峰 D. 品茶的清雅

  2. “三生落发师”指的是什么? A. 佛塔 B. 僧人 C. 山峰 D. 茶

  3. “都僧须有托”中的“托”指的是什么? A. 信仰 B. 修行 C. 等待 D. 资助

  4. “孤峤遂无期”中的“孤峤”指的是什么? A. 佛塔 B. 僧人 C. 山峰 D. 茶

  5. “茶取寒泉试”中的“寒泉”象征什么? A. 佛教的崇高 B. 僧人的修行 C. 孤独的山峰 D. 品茶的清雅

答案

  1. A
  2. B
  3. B
  4. C
  5.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山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黄滔的《题宣一僧正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写自然景物,但黄滔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佛教元素,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 《佛教与中国文化》: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和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东圃郑震见寄 闺思 龟溪市桥见月 赓庚使和毛君玉送墨梅韵 高园 高园 感春 奉和龟翁送别 风雨 分韵春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弗豫 鹿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妥妥帖帖 珠零玉落 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桂馥兰馨 包含脸的词语有哪些 南征北剿 言无不尽 风轻云净 郁齐 乱孽 承承 同字框的字 靑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