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中见梅寄曾无疑》

时间: 2025-04-26 05:42:25

诗句

香动寒山寂寞滨,直从空谷见佳人。

树头树底参差雪,枝北枝南次第春。

有此瑰琦在岩壑,其他草树亦精神。

移根上苑谁云晚,桃李依然在后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25

原文展示:

香动寒山寂寞滨,
直从空谷见佳人。
树头树底参差雪,
枝北枝南次第春。
有此瑰琦在岩壑,
其他草树亦精神。
移根上苑谁云晚,
桃李依然在后陈。

白话文翻译:

香气飘荡在寒冷的山间,寂静的水边,
从空谷中隐约看见了佳人。
树枝上和树下的梅花交错着像雪,
北面的枝头和南面的枝条次第绽放春天。
在这岩壑之中有如此美丽的梅花,
其他的草木也都显得生机勃勃。
把根移至上苑,谁说这已经是晚了,
桃花和李花依然在后面竞相盛开。

注释:

  • 香动:香气弥漫。
  • 寒山:指寒冷的山。
  • 寂寞滨:孤寂的岸边。
  • 佳人:美丽的女子,这里比喻梅花。
  • 参差:错落有致,形状各异。
  • 瑰琦:指美丽的梅花。
  • 岩壑:山间的沟壑。
  • 上苑:指高处的园林,通常是春天百花齐放的地方。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象征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景阳,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戴复古隐居山中时,面对寒冬与梅花,他通过梅花的独特美丽,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观与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山中见梅寄曾无疑》是一首描绘梅花的诗,诗中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其独特的美丽与生命力。首句“香动寒山寂寞滨”,以香气传递出梅花的存在,突显了梅花在寒冷环境中的坚韧。接着“直从空谷见佳人”,将梅花比作佳人,赋予了梅花以灵性和情感,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诗中“树头树底参差雪”,描绘了梅花的盛放状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而“枝北枝南次第春”则表现出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延续。最后几句“有此瑰琦在岩壑,其他草树亦精神”,不仅赞美梅花的美丽,还强调了梅花在寒冷环境中带给其他植物的生机,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对仗工整,意境清新,既有对梅花的赞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动寒山寂寞滨: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寒冷的山间,寂静的水边,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
  2. 直从空谷见佳人:从空旷的山谷中远远看见梅花,像是美丽的佳人,让人心生向往。
  3. 树头树底参差雪:树枝上和树下的梅花如同飘落的雪花,错落有致,形态各异。
  4. 枝北枝南次第春:北边的枝头和南边的枝条相继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5. 有此瑰琦在岩壑:在山间的沟壑里,有着如此美丽的梅花,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6. 其他草树亦精神:其他的草木在梅花的衬托下也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7. 移根上苑谁云晚:将梅树的根移到高处的园林,谁说这样就晚了呢?
  8. 桃李依然在后陈:桃花和李花仍然在后面绽放,表达了春天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佳人”,增强了其美感。
  • 对仗:如“树头树底,枝北枝南”,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梅花和其他植物赋予生命与情感,使作品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赞美梅花的坚韧与美丽,同时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春天的期盼,体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代表春天的到来。
  • 寒山:体现自然环境的严酷与孤独。
  • 佳人:赋予梅花以灵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春天:象征生命的希望与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动寒山”的意思是: A. 香气弥漫在寒冷的山间
    B. 香气飘散在夏天
    C. 香气在城市中传播
    D. 香气在夜晚消失

  2. 诗中提到的“佳人”指的是: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B. 梅花
    C. 桃花
    D. 自然的精灵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梅花的赞美
    C. 对历史的回顾
    D. 对饮酒的描写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中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美。

诗词对比:

  • 戴复古《山中见梅寄曾无疑》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比较:
    • 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然而,前者更侧重于梅花的坚韧与春的希望,而后者则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朱晦翁十梅·赋梅 野次欲访于从周不果因寄二首 用前韵答黄一翁二首 其一 再用元韵因简县庠诸先辈 太上皇帝挽诗 清老画双溪壁以诗谢之 山行二绝 江城子·癸酉春社 戏江子大 麝香萱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隶字旁的字 出没无常 却行求前 眼角眉梢 艸字旁的字 审练 包含瓢的成语 巧遇 包含庐的词语有哪些 一贫如洗 贝字旁的字 臣结尾的成语 玄了 逻逮 用字旁的字 七闽 深思熟虑 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