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1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12:43
金闺彦,荷蕢过山前。
把钓坐溪边。
呼来每得天颜笑,
放归犹作地行仙。
尽教人,瞋避俗,
谤逃禅。
且缄了淳夫三昧口。
更袖了坡公三制手。
宁殿后,不争先。
小于卫武二十岁,
大于绛老两三年。
这高名,并上寿,
几人全。
金闺里的美男子,挑着荷叶过山头。
在溪边静坐垂钓。
呼唤来的人总是带着天真的笑容,
放走的鱼却还像是地上的仙人。
只教人们,避开世俗的纷扰,
谤言也要逃避禅宗的清净。
且把淳夫(指淳朴的夫子)的三昧口封住。
再把坡公(指苏轼)的三制手收起。
宁愿在后面,不争在前。
比卫武(指卫青)小二十岁,
比绛老(指张良)大两三年。
这高尚的名声,能与长寿相伴,
几人能够做到呢?
刘克庄,字叔重,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1137年,卒于1180年。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中常常蕴含哲理,关注人生与自然的和谐。
《最高楼》是刘克庄为朋友林中书的生日写的诗,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作者追求高尚情操的生活态度。
《最高楼》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祝寿诗,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以“金闺彦”引出一个身处华丽环境的高雅男子,这不仅展示了对朋友身份的赞美,也暗示了人生的表面繁华。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自然,诗人把自己与溪边的宁静生活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的中段,诗人提到“尽教人,瞋避俗”,这不仅是对朋友的劝诫,也是对自身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通过对淳夫和坡公的提及,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淡泊名利的重要性。他宁愿在后面,不争先,强调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则以卫武和绛老的岁数对比,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思。诗人以自谦的姿态阐述了真正的高尚与长寿并非外在的名声,而是内心的修养与智慧。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人生观。
全诗通过对高尚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最高楼》是为谁而作的?
诗中提到的“坡公”指的是谁?
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