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08
无数桃花傍水栽,水边新架佛亭台。
不因桥畔僧相接,只道玄都观里来。
无数的桃花在水边种植,水边新搭起了佛教的亭台。
并不是因为桥旁的僧侣来往,而是因为这里是玄都观的所在。
赵希迈,字德辉,号景斋,宋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山寺看桃》创作于赵希迈隐居之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山寺的宁静与桃花的美丽交相辉映,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这首《山寺看桃》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描绘,呈现了一个桃花盛开的山寺景象。诗中描绘的桃花与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令人心醉神往。诗人通过“无数桃花傍水栽”描绘出桃花的繁盛,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而“水边新架佛亭台”,则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体现出人们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感。接下来,诗人用“不因桥畔僧相接”一句,表达了山寺的宁静与幽静,似乎是说这里并不因为僧侣之间的交往而热闹,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最后一句“只道玄都观里来”,则引入了道教文化,暗示了自然与宗教的深刻联系,强调了人们对内心安宁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安宁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桃花”象征着什么?
A. 短暂的生命
B. 永恒的美丽
C. 纷扰的心情
D. 尘世的喧嚣
诗中的“水边新架佛亭台”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B. 喧闹的城市生活
C. 诗人的孤独感
D. 宗教的繁荣
诗人为何强调“不因桥畔僧相接”?
A. 表达对僧侣的厌恶
B. 强调寺庙的宁静
C. 体现人际关系的复杂
D. 反映社会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