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3:17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西山的山洞通往虎穴,赤壁的深处藏着龙宫。
这地方的形势好比三分天下,江水流淌孕育了无数功业。
沙滩上,白鹭栖息,天际高远,鸿雁飞过。
我最羡慕那垂钓的渔翁,归来的船在雨中拍打着篷布。
潘大临,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题材为主,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表现了对渔翁闲适生活的向往。
《江间作》以其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著称。开篇描绘了西山的险峻与赤壁的历史,彰显了作者对地理形势的敏锐观察。诗中提到的“虎穴”和“龙宫”使得画面富有神秘感,令人心生向往。紧接着,诗人以“形胜三分国”及“波流万世功”来表明这片土地的历史厚重与人文积淀,既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在描写自然时,诗人以“沙明拳宿鹭”展现了宁静的水边景致,给人一种安详愉悦的感受,而“天阔退飞鸿”的意象又将视野拓展到了辽阔的天空,带来一种高远的情怀。最后,诗人通过“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表达了对渔翁生活的向往,渔翁的闲适与自由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人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体现出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渔翁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深思,体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和谐关系。
“西山通虎穴”中的“虎穴”象征什么?
A. 祥和
B. 危险
C. 富饶
D. 宁静
在诗中,作者最羡慕的是哪个角色?
A. 战士
B. 渔竿客
C. 诗人
D. 商人
“波流万世功”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历史的积淀
B. 自然的变化
C. 个人的成就
D. 社会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