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戏题》

时间: 2025-04-30 00:18:53

诗句

无人知坦腹,水影半帘苔。

惊谓青虫堕,垂丝忽上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18:53

原文展示

无人知坦腹,水影半帘苔。惊谓青虫堕,垂丝忽上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惊讶的情感。无人知道我内心的坦诚,窗外的水影映照在半开的帘子上,似乎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惊讶地以为是青虫掉落,却发现一根垂丝突然爬了上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坦腹:指心中的坦荡与开放,形容内心的真实情感。
  • 水影:水面反射出的影子。
  • 半帘苔:形容窗帘的一半被苔藓覆盖,暗示环境的幽静与自然。
  • 惊谓:惊讶地以为。
  • 青虫:通常指一种小虫,常在草木中出现。
  • 垂丝:指一种细长的东西,这里可能是代表蜘蛛丝或其他细长的生物。

典故解析

“青虫”与“垂丝”均为自然界中的生物,诗中借用这些意象反映作者对生物的细致观察,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约1080-1130),字季昇,号云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戏题》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文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逐渐深入,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惊讶。

诗歌鉴赏

这首《戏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敏感。首句“无人知坦腹”道出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心声无人倾听。接下来的“水影半帘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清幽的美。接着,诗人以“惊谓青虫堕”来表现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惊讶与好奇,仿佛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垂丝忽上来”则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让读者在平静中感受到一丝动感,象征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变化。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示了其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人知坦腹:表达内心的坦诚无人理解,隐含着孤独感。
  2. 水影半帘苔:借助自然景物营造出静谧的环境,暗示一种隐秘的美。
  3. 惊谓青虫堕:表现诗人对细节的关注,传达出一种惊讶的情感。
  4. 垂丝忽上来:结尾处的意外,象征着生活的多变与不可预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坦腹”比作内心的开放与真实。
  • 拟人:水影似乎有情感,赋予其生命的气息。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探讨了孤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细节的敏感与对内心情感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无人知:象征孤独与无奈。
  • 水影:暗示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波动。
  • 青虫、垂丝:代表生命的细节与变化,反映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坦腹”指的是什么?

    • A. 内心的坦诚
    • B. 一种动物
    • C. 水的影子
    • D. 窗帘
  2. “水影半帘苔”中“苔”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水的反射
    • C. 青虫
    • D. 帘子
  3. 诗中表现惊讶的意象是哪个?

    • A. 水影
    • B. 青虫
    • C. 垂丝
    • D. 坦腹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李白
  2.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对比《静夜思》中对自然夜景的描绘与《戏题》中的细腻观察,都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刘辰翁研究》

相关查询

昼锦堂(北城韩园即事) 昼锦堂 其二 赠宋牧仲比部,时以枫香词见示 昼锦堂 其一 送二兄,予告归里 望仙门 望仙门 其三 望仙门 其二 望仙门 其一 望仙门 望仙门 望仙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臻臻至至 辰字旁的字 赤结尾的成语 冠履倒置 疯瘫 眉眼高低 古结尾的成语 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急脉缓灸 埝地 入理切情 舌弊 衢民 風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斜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