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发榕溪入五羊》

时间: 2025-04-26 21:31:20

诗句

閒居赋就下西州,画鹢翩翩狎野鸥。

两岸山光堪对酒,片帆明月正宜秋。

寻源欲问君平卜,去国疑乘范蠡舟。

为语东篱花莫放,王孙不是远行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1:20

原文展示

九日发榕溪入五羊
作者:张萱(明代)

闲居赋就下西州,
画鹢翩翩狎野鸥。
两岸山光堪对酒,
片帆明月正宜秋。
寻源欲问君平卜,
去国疑乘范蠡舟。
为语东篱花莫放,
王孙不是远行游。

白话文翻译

在西州的闲居中,我赋诗而成,
画舫轻盈,翩翩起舞,亲近野鸥。
两岸的山光正好与酒相对,
片帆在明月下,正适合秋天。
想寻源头问问君平的卜辞,
出国在外,疑似乘着范蠡的舟。
我想告诉东篱的花儿不要开放,
王孙并非远行的游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榕溪:指的是一个地点,可能是榕树繁茂的溪流。
  • 画鹢:指的是一种装饰华丽的船只。
  • 翩翩:形容轻盈飞舞的样子。
  • :亲近、戏弄的意思。
  • 山光:山的风光。
  • 对酒:与酒作伴。
  • 寻源:寻找源头。
  • 君平:指的是古代的卜卦者,可能是指君子。
  • 范蠡:春秋时期的谋士,以乘船渡过湖泊而著称。
  • 东篱:指的是东边的篱笆,常用于隐喻自然与隐逸生活。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谓,常用以指代游子。

典故解析

  • 范蠡:出自《史记》,是春秋时期的智者,以其智慧和才能而闻名,常用于比喻智者的远行和冒险。
  • 东篱:出自陶渊明的诗句,象征着隐逸生活和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萱,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平较为低调,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重阳节时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九日发榕溪入五羊》是一首富有画面感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远行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闲居”引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与后面的“画鹢翩翩狎野鸥”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在此背景下,诗人观察到两岸的山光,与酒相对,暗示着一种饮酒作乐的生活情趣。

接下来,通过“片帆明月正宜秋”,诗人将时间与季节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通过寻源问卜,诗人表现出对未来的思考与不确定性,同时以“乘范蠡舟”来隐喻人生的旅程,充满哲理的反思。

最后两句则引人深思,诗人告诫春花不要开放,表面上似乎在说对自然的珍视,其实暗含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王孙并非远行的游子,揭示了对于人生归属的深思。这首诗以其优雅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居赋就下西州:在西州的闲居生活中,我赋诗成文。
  2. 画鹢翩翩狎野鸥:精美的画舫轻盈地在水面上游弋,亲近着野生的鸥鸟。
  3. 两岸山光堪对酒:两岸的山光美丽,正适合与酒相伴。
  4. 片帆明月正宜秋:一片帆影在明月下,正适合秋天的气息。
  5. 寻源欲问君平卜:想要寻根问底,问问君平的卜辞。
  6. 去国疑乘范蠡舟:出国在外,疑似乘着范蠡的舟。
  7. 为语东篱花莫放:想对东篱的花说,不要轻易开放。
  8. 王孙不是远行游:王孙并不是远行的游子,暗示对归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寓意深刻。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片帆明月”与“两岸山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对归属的追寻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闲适的环境中,反思人生的选择与未来的方向,展现出一种淡然和哲理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鹢:象征着优雅与美丽,暗示生活的富足。
  • 明月:象征着清明与理智,寓意对生活的思考。
  • 东篱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同时暗含对生活的珍视。
  • 王孙:象征着追求自由的游子,反映了诗人对归属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平”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范蠡
    B. 君子
    C.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的“东篱花”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人生的旅程
    C. 远行的游子

  3. 诗中的“明月”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
    A. 美丽
    B. 理智与思考
    C. 归属感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隐逸生活的理想。
  • 李白《月下独酌》:体现了酒与月亮的和谐,反映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张萱的《九日发榕溪入五羊》与陶渊明的《饮酒》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然而,张萱的作品更强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陶渊明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心态。两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
  3. 《诗词与人生哲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缺月镜颂 和邢惇夫秋怀十首 谢景叔惠冬笋雍酥水梨三物 次韵中玉早梅二首 寄晁元中十首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 次韵高子勉十首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留春令 其三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恇悚 香字旁的字 寡不敌众 藉荫 狼顾虎视 麦字旁的字 枪声刀影 团云队 糟糠之妇 谄颜 金字旁的字 补开头的成语 佛塔 鸟字旁的字 包含醮的词语有哪些 素口骂人 斗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