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高子勉十首》

时间: 2025-05-04 09:30:52

诗句

凿开混沌窍,窥见伏羲心。

有物先天地,含生尽陆沈。

伐山成大厦,鼓橐铸祥金。

三尺无弦木,期君发至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30:52

原文展示

凿开混沌窍,窥见伏羲心。
有物先天地,含生尽陆沈。
伐山成大厦,鼓橐铸祥金。
三尺无弦木,期君发至音。

白话文翻译

开辟混沌的窍门,窥见了伏羲的心思。
有一种事物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孕育生命,沉淀于大地之下。
砍伐山岳建造高楼,锻造金银以求吉祥。
三尺长的无弦木,我期待你能奏出美妙的音调。

注释

  • 混沌:古代指天地未分时的状态。
  • 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传说中创造了八卦。
  • 有物:指一种存在,暗指“道”或自然法则。
  • 伐山:砍伐山林,象征着人类的创造力。
  • 鼓橐铸祥金:用锤子敲打金属,象征吉祥的产出。
  • 三尺无弦木:无弦的木头,暗指乐器,象征音乐的潜在可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与高子勉的诗文往来中,反映了他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思考。诗中寄托了对人类创造力和艺术表现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从混沌到有序的变化,表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关系。黄庭坚借助伏羲这一古代文化象征,表达了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深刻思考。开篇的“凿开混沌窍”寓意着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智慧,接着提到“有物先天地”,则强调了存在的根本与生命的起源,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与自然的敬畏。

“伐山成大厦”展现了人类在自然中的活动,象征着人类的创造力与奋斗精神。最后一句“三尺无弦木”则隐喻艺术的潜力,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期望与追求。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体现了黄庭坚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与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凿开混沌窍:开辟出混沌的入口,暗示开启智慧与理性的过程。
  • 窥见伏羲心:透过这扇门,看到伏羲的心境,象征对古代智慧的领悟。
  • 有物先天地:表达一种超越时间的存在,意在探讨生命的起源。
  • 含生尽陆沈:强调这种存在蕴含着生命的力量,能够化育大地。
  • 伐山成大厦:描绘人类通过努力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 鼓橐铸祥金:象征通过努力和智慧创造出美好的结果。
  • 三尺无弦木:暗喻乐器的潜力,呼吁对艺术的期待与追求。
  • 期君发至音:期望能够奏出美妙的音符,象征对艺术创作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混沌”比作未知,强调探索的重要性。
  • 对仗:如“伐山成大厦,鼓橐铸祥金”,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伏羲、三尺木等意象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与自然、艺术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人类的创造力与艺术表达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混沌:象征未开化的状态,意味着潜在的可能性。
  • 伏羲:象征古代智慧与文化的源头。
  • 大厦:象征人类的成就与文明的进步。
  • 无弦木:象征艺术创作的潜力与无限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混沌”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和平
    • B. 未开化
    • C. 繁荣
    • D. 贫困
  2. “三尺无弦木”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文化
    • C. 艺术
    • D. 时间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人类的创造力与艺术表达
    • C. 个人的情感
    •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但黄庭坚更注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而苏轼则更加关注个体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黄庭坚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

相关查询

题东平诗稿 归泛明湖宿汇泉寺感寄故人 游西山 暮抵高唐 襄州太守王候复岘山羊公祠 摸鱼儿 惜黄花 将归福州留别及门沈幼丹太史 笺经南隩烟云楼 同秩庭饮临江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阴候 贴画 惊世骇目 包含贱的成语 黽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须不是 面晕 立刀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虎瘦雄心在 和如琴瑟 青龙寺 天下莫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