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5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57:08
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
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
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我走过汉畤,遥望那孤零零的城池。
这座城镇经历了许多磨难,连孩子们都认得武器。
广阔的川域,桑树郁郁葱葱,丛林中雉鸟不断鸣叫。
我在萧关的道路上感到惆怅,愿像终军一样请缨而归。
耿湋(约公元796年-约公元835年),唐代诗人,字正之,号宛溪,朝廷的官员,擅长古诗,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个人情感。
《旅次汉故》是耿湋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心中的忧虑。
《旅次汉故》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边塞的荒凉与历史的沉重。诗人从行走的角度出发,描绘了自己经过汉畤时的感受,寥落的孤城不仅指代了眼前的景象,也隐喻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常。接着,诗人提到“邑里经多难”,揭示出这座城镇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的种种磨难,甚至连儿童也因生存环境而熟悉了兵器,表现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后两句则转向自然风光的描写,广川的桑树郁郁葱葱,与雉鸟的鸣叫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人世的凋零。最后,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萧关道路的惆怅与对归家的渴望,借用终军的典故,增添了个人情感的厚重感。
整首诗尽管简短,却蕴含丰富的历史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思考和对人世变迁的无限感慨。
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
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
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
诗中提到的“孤城”象征什么?
A. 自然的风光
B. 历史的沧桑
C. 战争的胜利
“儿童识五兵”中的“五兵”指的是什么?
A. 五种乐器
B. 五种食物
C. 五种武器
终军的故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的忠诚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战争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