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5:28
原文展示
剥啄延秋屋上乌,
明朝箭道入东都。
宫中亦有风流阵,不及渔阳突骑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在屋顶上,乌鸦啄食着什么,到了明天箭道将通往东都(长安)。宫中也有一些风流的场面,但比起渔阳的突骑(即骑兵),则显得粗糙不堪。
注释
- 剥啄:剥——啄食;啄——用嘴啄。这里指乌鸦在屋顶上啄食的情景。
- 延秋:延续秋天,形容时节。
- 箭道:古代的主要交通路线,这里隐喻通往东都(长安)的道路。
- 东都:指的是长安,当时的政治中心。
- 风流阵:形容宫中雅士风流倜傥的情景。
- 渔阳:指的是渔阳郡,历史上以骑兵著称,形容突骑的强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斌,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该诗是范成大在回忆唐代开元天宝时期的盛世景象时所作。诗中结合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表达了对盛世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秋季屋顶上乌鸦啄食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孤寂的氛围。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巧妙地引入了对东都长安的想象,暗示着人们对繁华盛世的追忆。后半部分提到宫中风流的阵势,与前面乌鸦的啄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宫廷生活的浮华与外界自然的简单,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现状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剥啄延秋屋上乌:描绘秋天的情景,乌鸦在屋顶啄食,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平常。
- 明朝箭道入东都:提到明天将有交通往来,隐喻着人们对长安的向往与期待。
- 宫中亦有风流阵:提到宫廷中也有风流之士,展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 不及渔阳突骑粗:通过对比,突出了宫廷生活的浮华与外界粗犷生活的真实,表达了对粗犷骑士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乌鸦的啄食与宫中风流的生活,强化了对现状的反思。
- 意象:乌鸦、箭道、风流阵、突骑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对比,表达了对盛世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思考,深刻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乌鸦: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轮回。
- 箭道:代表着通往繁华和希望的道路。
- 风流阵:体现了宫廷风流人物的生活状态。
- 突骑:象征着勇猛和粗犷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
诗中“剥啄”指的是什么动物的行为?
-
诗中提到的“渔阳突骑”主要形象是什么?
- A. 文人雅士
- B. 俊秀书生
- C. 骑兵
- D. 农夫
答案
- B. 长安
- B. 乌鸦
- C. 骑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盛世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沉思。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展现了对历史的回忆和对英雄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范成大的《题开元天宝遗事四首》均反映了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而范成大则更多地表达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范成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