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5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57:08
冷雪凝阶二月初,羊裘补得胜华裾。
风霜记否当年苦,典尽春袍送读书。
在二月初的寒冷雪地上,阶前的雪凝结成冰;我将羊皮衣裘补好,胜过华丽的衣裙。
你是否还记得往年风霜的苦痛?我已将春袍典当,换得书本继续读书。
作者介绍:罗泽南,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晨圃,生于1733年,卒于1799年。他以诗歌、散文见长,深受当时文人推崇,作品多反映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与经济压力之下,诗人通过对寒冷天气与补衣的描写,表达对先祖艰辛奋斗的怀念和对读书求知的决心。
《补裘痛怀先祖》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先祖艰辛历程的追忆。开篇的“冷雪凝阶”便营造出一幅寒冷的冬日景象,透出一种孤寂和凄凉。这种环境不仅是外在的冷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冷清与苦闷。
“羊裘补得胜华裾”一句,巧妙地通过对比,强调了实用与华丽的不同。诗人宁可穿着补好的羊裘,也要坚持读书,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艰苦生活的承受,表达出一种坚韧的精神。
接下来的“风霜记否当年苦”,则把思绪引向了过去,诗人用提问的方式,唤起对艰辛岁月的回忆,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的教训。这不仅是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也是对后代的警示。
最后一句“典尽春袍送读书”则是全诗的高潮,表明了诗人为了求知而不惜牺牲自身的舒适生活,充分体现了古代士人的志向与情怀。
整首诗在简朴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既是对个人困境的自省,也是对先贤精神的追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艰苦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对先祖精神的怀念,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
诗词测试:
诗中补好的衣物是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的教训?
“典尽春袍送读书”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