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2:13
不信斯人,逸气清姿,都安在哉。
痛虎头万里竟虚骨相龙文百斛,并落泉台。
今且茫茫,后尤寂寂,谁复知君绝世才。
灵床畔,看纸灰尚暖,书架初埃。
戢身三尺荒苔。便长伴千年蒿与莱。
叹我空到此,作驴鸣去人谁似者,望虎贲来。
已矣遗琴,凄然逝水,咽断冰丝未述哀。
知何日,把传编袁友,生面重开。
不相信这位人才,他的逸气与清姿到底在哪里呢?
痛苦如同万里之外的虎头,最后却空虚无物,龙文百斛也随之落入泉台。
如今空茫无边,未来更加寂静,谁还会知道你这绝世的才华呢?
在灵床旁边,看那纸灰还温暖,书架上初生的尘埃。
我隐居在三尺的荒苔之中,长伴千年的蒿草与莱草。
叹息我空来到这儿,发出驴鸣,去的人又有谁能比得上你,期待着虎贲的到来。
已然遗失了琴,凄凉如逝水,冰丝未能诉说我的悲哀。
不知何日,才能把传书编纂给袁友,重新开始新的面貌。
王策,清代诗人,其作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常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注为主。
此诗创作于王策对朋友云期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其才华的惋惜和对时代的无奈。
《沁园春 其一 哭云期用高青丘韵》是一首充满感伤情绪的诗作,诗人在怀念已故友人时,借助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流露出对逝去人才的惋惜与对现实的苦闷。开篇即以“不信斯人”引入,表达了对友人云期才华的怀疑与不解,似乎在质疑这个时代对真正人才的认同。接着,诗人以“痛虎头”寓意强大与虚弱的对比,揭示了世人对于才华的忽视与冷落。
诗中多次提及“茫茫”“寂寂”,传达出一种空寂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流逝,才华被遗忘。灵床旁的“纸灰尚暖”,象征着友人留下的遗物与回忆,令人倍感惆怅。诗人通过“戢身三尺荒苔”,表达了隐居的心态,面对世事的无奈,长伴荒草,似乎在人生的旅途中感到孤独。
最后,诗人以“已矣遗琴”来表达对音乐与才华的失落,流露出深切的悲哀。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现实无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逝去的惋惜、对社会冷漠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思考,反映了深邃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中“不信斯人”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怀疑
b) 对世人的批评
c) 对时代的失望
d) 对音乐的热爱
“灵床畔,看纸灰尚暖”中,纸灰象征着什么?
a) 友人的遗物
b) 过去的辉煌
c) 诗人的孤独
d) 音乐的消逝
诗中提到的“戢身三尺荒苔”反映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忧伤
b) 隐居与清贫
c) 无奈与绝望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将王策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王策的诗侧重于对逝去才华的惋惜,情感更加细腻与沉重;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态度,强调及时行乐的哲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