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沁园春 其一 哭云期用高青丘韵》

时间: 2025-05-02 15:02:13

诗句

不信斯人,逸气清姿,都安在哉。

痛虎头万里、竟虚骨相;龙文百斛,并落泉台。

今且茫茫,后尤寂寂,谁复知君绝世才。

灵床畔,看纸灰尚暖,书架初埃。

戢身三尺荒苔。

便长伴、千年蒿与莱。

叹我空到此,作驴鸣去;人谁似者,望虎贲来。

已矣遗琴,凄然逝水,咽断冰丝未述哀。

知何日,把传编袁友,生面重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2:13

原文展示:

不信斯人,逸气清姿,都安在哉。
痛虎头万里竟虚骨相龙文百斛,并落泉台。
今且茫茫,后尤寂寂,谁复知君绝世才。
灵床畔,看纸灰尚暖,书架初埃。
戢身三尺荒苔。便长伴千年蒿与莱。
叹我空到此,作驴鸣去人谁似者,望虎贲来。
已矣遗琴,凄然逝水,咽断冰丝未述哀。
知何日,把传编袁友,生面重开。

白话文翻译:

不相信这位人才,他的逸气与清姿到底在哪里呢?
痛苦如同万里之外的虎头,最后却空虚无物,龙文百斛也随之落入泉台。
如今空茫无边,未来更加寂静,谁还会知道你这绝世的才华呢?
在灵床旁边,看那纸灰还温暖,书架上初生的尘埃。
我隐居在三尺的荒苔之中,长伴千年的蒿草与莱草。
叹息我空来到这儿,发出驴鸣,去的人又有谁能比得上你,期待着虎贲的到来。
已然遗失了琴,凄凉如逝水,冰丝未能诉说我的悲哀。
不知何日,才能把传书编纂给袁友,重新开始新的面貌。

注释:

  1. 斯人:指这位人才。
  2. 逸气:指人的气质和神韵。
  3. 虎头:比喻强大的力量或气势。
  4. 龙文:指龙的纹路,象征着才华与威严。
  5. 灵床:可能指灵魂的归处。
  6. 戢身:隐居、不出门。
  7. 蒿与莱:指野草,象征清贫和隐居的生活。
  8. 驴鸣:比喻自己发出的声音微弱无力。
  9. 虎贲:比喻英勇之人或有力之士。
  10. 遗琴:指失去的音乐和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其作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常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注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策对朋友云期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其才华的惋惜和对时代的无奈。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一 哭云期用高青丘韵》是一首充满感伤情绪的诗作,诗人在怀念已故友人时,借助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流露出对逝去人才的惋惜与对现实的苦闷。开篇即以“不信斯人”引入,表达了对友人云期才华的怀疑与不解,似乎在质疑这个时代对真正人才的认同。接着,诗人以“痛虎头”寓意强大与虚弱的对比,揭示了世人对于才华的忽视与冷落。

诗中多次提及“茫茫”“寂寂”,传达出一种空寂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流逝,才华被遗忘。灵床旁的“纸灰尚暖”,象征着友人留下的遗物与回忆,令人倍感惆怅。诗人通过“戢身三尺荒苔”,表达了隐居的心态,面对世事的无奈,长伴荒草,似乎在人生的旅途中感到孤独。

最后,诗人以“已矣遗琴”来表达对音乐与才华的失落,流露出深切的悲哀。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现实无奈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信斯人:质疑世人对于人才的认识与重视。
  2. 逸气清姿:指友人的气质和才华,表现对其的赞美。
  3. 痛虎头万里:比喻远离的痛苦与无奈。
  4. 竟虚骨相龙文百斛:表现才华的虚幻与被忽视的状态。
  5. 今且茫茫:强调对未来的迷茫与无望。
  6. 灵床畔:与友人记忆相关的地方,增添情感的厚度。
  7. 戢身三尺荒苔:反映隐居生活的孤寂与清贫。
  8. 叹我空到此:对自己现状的感叹,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9. 已矣遗琴:对失去的才华与美好事物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痛苦比作“虎头”,传达强烈的情感。
  • 拟人:将纸灰与书架赋予生命,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茫茫”与“寂寂”,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才逝去的惋惜、对社会冷漠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头:象征力量与威严。
  • 纸灰:代表过去的记忆与遗留的情感。
  • 荒苔:象征孤独和清贫的生活。
  • :象征音乐与才华的失落。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思考,反映了深邃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信斯人”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怀疑
    b) 对世人的批评
    c) 对时代的失望
    d) 对音乐的热爱

  2. “灵床畔,看纸灰尚暖”中,纸灰象征着什么? a) 友人的遗物
    b) 过去的辉煌
    c) 诗人的孤独
    d) 音乐的消逝

  3. 诗中提到的“戢身三尺荒苔”反映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忧伤
    b) 隐居与清贫
    c) 无奈与绝望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将王策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王策的诗侧重于对逝去才华的惋惜,情感更加细腻与沉重;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态度,强调及时行乐的哲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策诗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彭孟阳游闽 其一 无题示彭孟阳 其二 戏赠 珠江送卢都谏还省 春日同黎美周苏裕宗曾自昭姚谷符诸子赋得月下梨花双白燕 白燕 绣花蝶寄孟阳 将离曲 其二 将离曲 其一 宝安寄彭孟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嗛嗛之德 金字旁的字 僸佅 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窥的成语 毫发不爽 浆酒霍肉 众目具瞻 包含培的词语有哪些 东阁待贤 支字旁的字 宁便 弭盗安民 臣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婉愉 文献之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