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9:4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47:43
沁园春 梅花道人题骷髅图澹归嗤其鄙陋为别作七首乃词异而所见亦不相远反其意作四阕正之 其一
作者: 王夫之
白日难欺,青天不爽,只此骷髅。
到排场戏毕,尽停边鼓,熏炉烟散,却剩香篝。
无想有天,也须扣算,放自当年到此收。
终不道,泛秋波一叶,随处芳洲。
思量惭愧难酬。曾顶戴春霖起白沤。
忆香蒸云子,从伊饱满,轻裁霞绮,护汝温柔。
莫倚无知,瞒他有眼,总付梧桐一片秋。
应认取,者下回分解,别有风流。
这首诗表达了在白日之下,真实是难以隐藏的,骷髅的存在无疑是对生命的真实反映。在一场戏剧结束后,鼓声停息,香炉的烟雾也随之散去,只留下香篝的余香。若是想要追寻天上的想法,也应当算清这些年所经历的事情。尽管如此,浮泛的秋水轻轻荡漾,四处都是芬芳的洲滩。思绪回旋,让人感到羞愧难以偿还。曾经接受过春天的滋润,记忆中蒸腾的香气,如今却是满满的,却也轻轻裁剪着霞光,守护着你的温柔。不要因无知而依赖他人视线,终究只能交付于一片梧桐的秋色。应当明白,这其中的情感,待有更深的分解,别有一番风流。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静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明清之际的动荡中,致力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发展,其诗作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王夫之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感慨。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的思想逐渐趋向于对人生命意的深刻理解。
王夫之的《沁园春》通过骷髅图引发对生命、死亡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诗中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惆怅。开篇以“白日难欺,青天不爽”开宗明义,强调了生命的真实与不可逃避的死亡。骷髅不仅是死亡的象征,也是反思人生的契机。
在描写了生活如戏的场景后,诗人以“熏炉烟散,却剩香篝”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短暂与虚幻。接下来的意象如“秋波一叶”、“芳洲”,则传达出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美丽,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忆香蒸云子,从伊饱满,轻裁霞绮,护汝温柔”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体现出一种温柔而又细腻的情感。最后,诗人以“应认取,者下回分解,别有风流”作结,提示读者去理解这份情感的深层意义,暗示了未来可能的再次相遇与交流。
总体来看,王夫之通过这首诗探索了生命的真谛,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探讨了生命的真实与虚幻,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诗中对死亡的思考?
A. 香篝
B. 骷髅
C. 秋波
D. 云子
诗中“排场戏毕”用来比喻什么?
A. 生活的结束
B. 人生的虚幻
C. 生命的无常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夫之与李白的作品均涉及对生命的思考,但王夫之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偏向豪放与壮阔的表达。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区别,但都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