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安庆谒余忠宣公墓》

时间: 2025-05-02 13:25:02

诗句

石人挑动黄河岸,汝颍蕲黄先作乱。

二十四郡无平原,守臣望风如鼠窜。

谁欤健者忠宣公,孤城血战波涛中。

江淮蔽障岂敢必,尺寸亦以完吾忠。

清水塘边公死处,血化为磷香入土。

墓门松柏风萧萧,行人泪滴秋江雨。

同志惟闻泰与李,元室科名三人耳。

𤾂城何似石头城,千载宁为袁粲死。

太仆当年最有名,可怜国史竟无成。

寺僧真误乃公事,白发兴朝闻履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5:02

原文展示:

石人挑动黄河岸,汝颍蕲黄先作乱。
二十四郡无平原,守臣望风如鼠窜。
谁欤健者忠宣公,孤城血战波涛中。
江淮蔽障岂敢必,尺寸亦以完吾忠。
清水塘边公死处,血化为磷香入土。
墓门松柏风萧萧,行人泪滴秋江雨。
同志惟闻泰与李,元室科名三人耳。
城何似石头城,千载宁为袁粲死。
太仆当年最有名,可怜国史竟无成。
寺僧真误乃公事,白发兴朝闻履声。

白话文翻译:

石人挑动了黄河的岸边,汝、颍、蕲、黄四地先后动乱。
二十四个郡中没有平原,守城的官员们如同老鼠般恐惧地逃窜。
谁是那勇者忠宣公,在孤城中与敌血战于波涛之间。
江淮的障碍又岂能坚固,寸土之地也要保全我的忠诚。
在清水塘边是公死去的地方,鲜血化为磷火香气融入土中。
墓门前松柏林立,微风萧萧,行人的泪水犹如秋天的江水般滴落。
同志们只听说过泰与李,元室的科举名声仅此三人。
这城池何其像石头城,千年宁愿为袁粲的死而叹息。
太仆当年最有名,然而可怜的是国史竟无他的成就。
寺里的僧人确实误了公事,白发苍苍之时才听到兴朝的履声。

注释:

  • 石人:此处指的是坚固的石头,象征忠诚和坚守。
  • 汝颍蕲黄:地名,古代中国的几个地区,表明动乱的范围。
  • 鼠窜:形容守城的官员在敌军来袭时的恐惧逃跑。
  • 忠宣公:指的是忠于国家的宣公,展现其壮志和牺牲精神。
  • 清水塘:指忠宣公去世的地点,象征着忠烈的最后归宿。
  • 磷香:指血液化为土中的香气,象征忠诚与牺牲的永恒。
  • 泰与李:指历史上著名的两位人物,象征着对于功名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景瀚,清代诗人,生于战乱年间,常以国家兴亡为主题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多揭示历史的悲剧,表达对忠臣孝子的敬仰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乱之时,诗人通过对忠宣公的悼念,抒发对忠勇之士的敬仰以及对时局的无奈与痛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忠宣公墓的追忆,展现出诗人对忠臣的崇敬与对国家动乱的深切反思。开篇即用“石人挑动黄河岸”形象地描绘出动荡的背景,接着通过“守臣望风如鼠窜”展现了统治者的无能与恐慌。诗中“孤城血战波涛中”的场景则描绘了忠宣公在危难时刻的英勇,突显出其忠诚的精神。诗人巧妙地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利用“墓门松柏风萧萧,行人泪滴秋江雨”这两句,生动描绘出墓地的凄凉与历史的沉重,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基调。“千载宁为袁粲死”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与对忠义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传达了对忠臣的不屈精神与对历史的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人挑动黄河岸:暗示坚守者在动荡中努力保护自己的土地。
  2. 汝颍蕲黄先作乱:列举动乱的地方,体现出局势的混乱。
  3. 二十四郡无平原:说明战乱使得平原地区也受到影响。
  4. 守臣望风如鼠窜:形容守城官员的恐惧,突显无能。
  5. 谁欤健者忠宣公:呼唤忠宣公,强调其勇敢。
  6. 孤城血战波涛中:描绘忠宣公在困境中的坚守。
  7. 江淮蔽障岂敢必:质疑江淮的防御是否真能稳固。
  8. 尺寸亦以完吾忠:誓言即使寸土也要保全忠诚。
  9. 清水塘边公死处:指明忠宣公的死地,带有哀伤。
  10. 血化为磷香入土:象征着忠诚与牺牲的永恒化。
  11. 墓门松柏风萧萧:渲染墓地的凄凉氛围。
  12. 行人泪滴秋江雨:行人的泪水如同秋江的雨,感情深沉。
  13. 同志惟闻泰与李:提到历史人物,强调传承与记忆。
  14. 元室科名三人耳:说出科举名声的薄弱。
  15. 城何似石头城:质疑城池的坚固与历史的悲剧。
  16. 千载宁为袁粲死:宁愿为忠臣的死而感叹。
  17. 太仆当年最有名:提到历史上的太仆,表现怀才不遇。
  18. 可怜国史竟无成:对国家历史的空虚感叹。
  19. 寺僧真误乃公事:批评寺僧对忠宣公的误解。
  20. 白发兴朝闻履声:年老时才听到国家复兴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行人泪滴秋江雨”,将泪水比作雨水,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 拟人:如“墓门松柏风萧萧”,使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对忠臣的追忆与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痛心与对忠诚精神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人:象征坚守与忠诚。
  • 清水塘:代表忠诚者的归宿。
  • 松柏:象征长久与不屈。
  • 泪水:表达对逝去忠臣的哀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忠宣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袁粲
    • B. 忠宣公
    • C. 太仆
    • D. 李
  2. 诗中的“清水塘”象征着什么?

    • A. 忠诚的归宿
    • B. 动荡的局势
    • C. 历史的遗忘
    • D. 个人的成就
  3. “行人泪滴秋江雨”中的“秋江雨”比喻了什么?

    • A. 自然的景象
    • B. 行人的心情
    • C. 忠臣的牺牲
    • D. 战乱的悲剧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国破家亡的悲痛,与龚景瀚的作品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
  • 李白《夜泊牛津》: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典诗词的情感表达》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石亭野老家 口号送椰心簟刘使君 常宁县访许介之途中即景 越上青店候别杨休文 寄报恩长老恭率翁 慈云避暑 大江西上曲/念奴娇 鄂渚张唐卿周嘉仲送别 有烹犊延客者食之有感 江村何宏甫载酒过清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刀旁的字 鼻斤 再不想 酒皶鼻 出言有章 风起浪涌 气字旁的字 甿隶之人 幺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推情准理 尽结尾的成语 三点水的字 设爵 一泻汪洋 惊慌失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