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23
原文展示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白话文翻译
双燕在拂动的溪水上飞来飞去,弯曲的栏杆旁,小屏风像六座小山连绵展开。春天的忧愁让思绪凝结,眉头紧锁,懒得去调弄绿绮琴,也不愿铺开红锦垫。话别时情感深重,声音颤抖,玉筷在红粉脸上留下了痕迹。长时间孤独地站立到黄昏,却又害怕美好的夜晚频繁地梦见你。
注释
- 拂水双飞来去燕:形容燕子在水面上飞翔的情景。
- 曲槛小屏山六扇:曲槛指弯曲的栏杆,小屏山六扇形容屏风的形状。
- 春愁凝思结眉心:春愁指春天的忧愁,凝思结眉心形容忧愁深重,眉头紧锁。
- 绿绮懒调红锦荐:绿绮指绿绮琴,懒调表示不愿弹奏;红锦荐指红锦垫,不愿铺开。
- 话别情多声欲战:话别时情感深重,声音颤抖。
- 玉著痕留红粉面:玉著指玉筷,痕留红粉面形容玉筷在脸上留下的痕迹。
- 镇长独立到黄昏:镇长指长时间,独立到黄昏形容孤独站立到傍晚。
- 却怕良宵频梦见:良宵指美好的夜晚,频梦见表示频繁梦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敻,五代时期词人,生平不详,但其词作多表现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词描绘了春天里的离愁别绪,通过对燕子、栏杆、屏风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燕子飞翔、栏杆弯曲、屏风展开等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忧愁和孤独。词中“春愁凝思结眉心”一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而“绿绮懒调红锦荐”则进一步以物喻情,表达了主人公对离别的无奈和懒散。结尾的“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更是深刻地描绘了主人公对离人的思念和害怕梦见的心理,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拂水双飞来去燕:以燕子飞翔的景象开篇,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 曲槛小屏山六扇:通过栏杆和屏风的描绘,构建了一个静谧的环境。
- 春愁凝思结眉心: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春愁凝结在眉心。
- 绿绮懒调红锦荐:以物喻情,表达主人公的懒散和对离别的无奈。
- 话别情多声欲战:描绘话别时的情感深重,声音颤抖。
- 玉著痕留红粉面:通过玉筷在脸上的痕迹,表达离别的痛苦。
- 镇长独立到黄昏:描绘主人公孤独站立到傍晚的情景。
- 却怕良宵频梦见:表达主人公对离人的思念和害怕梦见的心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绮懒调红锦荐”中的“绿绮”和“红锦荐”都是比喻,表达主人公的情感状态。
- 拟人:如“春愁凝思结眉心”中的“凝思结眉心”,将春愁拟人化,形象生动。
- 对仗:如“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是春天的离愁别绪,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主人公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孤独,以及对离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离别的情感。
- 栏杆:象征孤独和隔离。
- 屏风:象征内心的封闭和保护。
- 绿绮琴:象征文艺和情感的寄托。
- 红锦垫:象征美好和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绿绮懒调红锦荐”中的“绿绮”指的是什么?
A. 绿绮琴
B. 绿绮布
C. 绿绮石
D. 绿绮花
-
词中“春愁凝思结眉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惊讶
-
词中“镇长独立到黄昏”描绘了什么情景?
A. 热闹的聚会
B. 孤独的站立
C. 忙碌的工作
D. 愉快的旅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节的景象,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顾敻的《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离愁别绪,但顾敻的词更加细腻,李清照的词更加婉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