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0:10
华山
作者:张乔 〔唐代〕
青苍河一隅,气状杳难图。
卓杰三峰出,高奇四岳无。
力疑擎上界,势独压中区。
众水东西走,群山远近趋。
天回诸宿照,地耸百灵扶。
石壁烟霞丽,龙潭雨雹粗。
澄凝临甸服,险固束神都。
浅觉川原异,深应日月殊。
鹤归青霭合,仙去白云孤。
瀑漏斜飞冻,松长倒挂枯。
每来寻洞穴,不拟返江湖。
傥有芝田种,岩间老一夫。
在青苍色的河流一角,气势雄伟却难以描摹。
三座卓越的山峰突兀而出,远处的四座高山显得渺小。
我怀疑这力量能支撑天界,独自压制整个中原。
众多河水向东西奔流,群山则向远近倾斜。
天空中的星宿照耀,地面上则是百灵飞舞。
高耸的石壁上烟霞缭绕,龙潭中雨雪交加。
清澈的湖水中凝聚着美好,险峻的山峰则让神灵驻足。
表面看似川原不同,深处却与日月相异。
白鹤归于青色的云雾,仙人远去如孤独的白云。
瀑布斜飞如冰冻,松树长长倒挂枯萎。
每次来此寻觅洞穴,我不愿再回到江湖。
如果有芝草可种,那必是岩间的老农人。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创作多以山水诗为主,以其豪放大气和细腻入微的自然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
《华山》是张乔对华山自然景观的赞美,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渺小的感慨。在唐代,山水诗已成为盛行的文学形式,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哲思。
《华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华山的壮丽与神秘。诗中展现了华山高耸入云的气势,和周围河流、山川的相互关系,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自然画卷。诗人在描绘山的宏伟时,使用了“力疑擎上界,势独压中区”这样的句子,直接表达了华山的巍峨和其所带来的震撼感。而“众水东西走,群山远近趋”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之美,流动的水与静止的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诗中还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如“浅觉川原异,深应日月殊”,表达了对事物表象与本质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华山的自然美,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感悟和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更是抒发了对自然的归属感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每来寻洞穴,不拟返江湖”,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华山为背景,借山水抒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超脱的精神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华山壮丽景色的赞美,同时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世间的思考,表达了他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华山》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杜甫
C. 张乔
D. 白居易
诗中“力疑擎上界”的意思是?
A. 力气不足
B. 能力超凡
C. 怀疑能支撑天界
D. 力量微不足道
诗中提到的“芝田”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灵性与长生
C. 田园生活
D. 战斗精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