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5:0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5:01:30
怀剡川故居
作者: 释仲皎 〔宋代〕
烟光流转太骎骎,
山见春山换绿阴。
蝴蝶梦中新岁病,
杜鹃声裹故乡心。
焦桐冷却风三尺,
瘦竹拖来月一寻。
早晚掉头归小隐,
诛茅千嶂白云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诗的开头,烟雾弥漫,光影流动,春天的山色在变换着绿荫。蝴蝶在梦中飞舞,象征着新年的希望,却也带来心中的忧伤。杜鹃的啼鸣裹挟着对故乡的思念。焦桐树的枝叶在寒风中颤抖,瘦竹的影子在月光下拖曳。诗人早晚都想回到那片小隐居的地方,尽管那里的茅草和千重山峦都笼罩在白云深处。
作者介绍:释仲皎,宋代高僧,擅长诗词,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往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远离故乡时所作,表现了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怀剡川故居》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头的“烟光流转太骎骎”,如同画面中的流动光影,让人感受到一种梦幻而又惆怅的气氛。接着,诗人以杜鹃鸟的鸣叫引入思乡之情,体现出春天的生机与个人内心的沉重。
在诗中,焦桐和瘦竹这两种植物的描写,既表现了环境的寒冷与孤独,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渴望。尤其是“早晚掉头归小隐”一句,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追求一种远离尘嚣的心灵栖息地。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依托,描绘了一个多层次的情感世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故乡的深刻思考,极具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思乡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杜鹃声裹故乡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焦桐冷却风三尺”中的“焦桐”象征什么?
诗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