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十》

时间: 2025-04-27 02:41:19

诗句

书读贵识字,乃免望文训。

不显即丕显,诗意岂容紊。

书言殪戎殷,壹衣并音近。

古书多叚借,此例何待问。

索涂求鄦君,或者不于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1:19

原文展示

书读贵识字,乃免望文训。
不显即丕显,诗意岂容紊。
书言殪戎殷,壹衣并音近。
古书多叚借,此例何待问。
索涂求鄦君,或者不于靳。

白话文翻译

读书重在识字,才能避免盲目地依赖表面意思。
如果不显现出其深意,诗的情感又怎么能混乱呢?
书中提到的历史与战争,字音相近的词语也要留心。
古书中的许多内容是相互借鉴的,这种情况又何必多问?
向涂求问鄦君,也许并不在于靳这个人。

注释

  • 识字:认识和理解文字。
  • 望文训:指依靠字面意思而误解。
  • 丕显:深刻而明显的表现。
  • 殪戎殷:这里指的是历史和战争的内容。
  • 叚借:相互借鉴、引用的意思。
  • 索涂求鄦君:可能指向某位求索知识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家达,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作品常以理学和诗词的结合为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对古典文学的重视与反思,诗中表达了对读书和理解文字的重视,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的思考方式。

诗歌鉴赏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十》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强调了识字与理解之间的密切关系。诗人借用古书的例子,指出在研读诗文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要追求更深层的意义。这种对读书的态度不仅反映了知识的深度,还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解读的能力。诗中提到的“殪戎殷”暗示着历史的复杂性,提示读者在面对历史和文化时需保持敏感。而“此例何待问”则流露出一种自信,表明对古书内容的理解不必过于纠结于细节,重在整体的把握。整首诗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深入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曹家达作为一位学者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书读贵识字:强调读书的关键在于真正理解文字的意义。
  2. 乃免望文训:警惕读书时不要仅依赖表面,避免误解。
  3. 不显即丕显:如果没有表现出深意,诗的情感和意境就会混乱。
  4. 书言殪戎殷:书中提到的历史和战争内容需要认真对待。
  5. 壹衣并音近:词语的音韵相近,要特别注意以避免误解。
  6. 古书多叚借:古书中许多内容是互相借鉴的。
  7. 此例何待问:这样的情况不必多加询问,理解就好。
  8. 索涂求鄦君:向求知的人请教,可能并不在于某个具体的人。

修辞手法

  • 对偶:如"书读贵识字"与"乃免望文训",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疑问来引导思考,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读书和理解的重视,强调了对古文化的尊重与深入思考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和文化。
  • 历史:象征着过去的智慧与教训。
  • 音近:强调语言的精细和理解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读书时,最重要的是: A. 识字
    B. 书本的封面
    C. 看书的时间

  2. 诗中提到的“殪戎殷”主要指: A. 美丽的风景
    B. 战争与历史
    C. 家庭生活

  3. 诗人认为古书的内容: A. 不可借鉴
    B. 多有借鉴之处
    C. 只需记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探讨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别怨 步月 步月二首 其二 步月二首 其一 步月谣 步月 步月访熙民松孙 步月 步月 题黄小岩“秋江玩月图” 步月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兴妖作崇 齒字旁的字 淘沙取金 黹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优辞 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恒干 走后门 涓埃之力 天生天杀 露面 松明 包含髀的词语有哪些 饮恨吞声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十字旁的字 包含栗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