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1:19
书读贵识字,乃免望文训。
不显即丕显,诗意岂容紊。
书言殪戎殷,壹衣并音近。
古书多叚借,此例何待问。
索涂求鄦君,或者不于靳。
读书重在识字,才能避免盲目地依赖表面意思。
如果不显现出其深意,诗的情感又怎么能混乱呢?
书中提到的历史与战争,字音相近的词语也要留心。
古书中的许多内容是相互借鉴的,这种情况又何必多问?
向涂求问鄦君,也许并不在于靳这个人。
曹家达,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作品常以理学和诗词的结合为特色。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对古典文学的重视与反思,诗中表达了对读书和理解文字的重视,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的思考方式。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十》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强调了识字与理解之间的密切关系。诗人借用古书的例子,指出在研读诗文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要追求更深层的意义。这种对读书的态度不仅反映了知识的深度,还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解读的能力。诗中提到的“殪戎殷”暗示着历史的复杂性,提示读者在面对历史和文化时需保持敏感。而“此例何待问”则流露出一种自信,表明对古书内容的理解不必过于纠结于细节,重在整体的把握。整首诗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深入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曹家达作为一位学者的深邃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读书和理解的重视,强调了对古文化的尊重与深入思考的必要性。
读书时,最重要的是:
A. 识字
B. 书本的封面
C. 看书的时间
诗中提到的“殪戎殷”主要指:
A. 美丽的风景
B. 战争与历史
C. 家庭生活
诗人认为古书的内容:
A. 不可借鉴
B. 多有借鉴之处
C. 只需记忆
可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探讨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