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4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7:48
浪淘沙
作者: 吕渭老 〔宋代〕
纤指捧玻璃。
莫惜重持。
自离阆苑失回期。
门掩东风桃著子,
帘影迟迟。
楼上正横篦。
荷气沾衣。
谁将名玉碾花枝。
不比寻常红与紫,
取次芳菲。
这首诗的意境非常细腻,诗人用纤细的手指捧着玻璃,表达出一种珍惜和怜惜的情感。他不吝惜地多次捧持着这美丽的物品,似乎在怀念与阆苑的美好时光,而此时已失去重返的机会。门外东风轻拂,桃花盛开,帘影摇曳,时光仿佛在此刻凝滞。楼上,正有一位女子在梳理头发,荷花的清香沾染了她的衣衫。谁能将这名贵的玉器碾磨成花枝呢?这盛开的花朵不同于寻常的红与紫,芬芳四溢,令人陶醉。
吕渭老(约1086年-约1160年),字子华,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词人,擅长词与诗,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浪淘沙》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浪淘沙》是一首描绘春景与情感的词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表达出一种既珍惜又惆怅的情感。开头“纤指捧玻璃”给人一种脆弱而美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生活中的美好往往是短暂而易逝的。诗中提到的“阆苑”及“东风桃著子”,将自然与人情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和谐美丽的画面。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荷气沾衣”和“楼上正横篦”描绘了春日的温暖与生机,同时带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尤其是最后两句,不同寻常的“红与紫”暗示着世间美好的事物并非平常,而是值得特别珍惜的。整首词作在细腻的意象中,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更包含着对于人生短暂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温柔而又惆怅的情感基调。
《浪淘沙》是谁的作品?
诗中“纤指捧玻璃”表达了什么情感?
“东风桃著子”中“东风”象征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