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史》

时间: 2025-05-07 08:59:19

诗句

民间斗米两三钱,万里耕桑罢戍边。

常使屏风写无逸,应无烽火照甘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9:19

读史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民间斗米两三钱,万里耕桑罢戍边。常使屏风写无逸,应无烽火照甘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民众生活的艰辛和战乱对社会的影响。民间米价低廉,百姓生活困苦,远方的耕作和桑植活动都因战争而停止。希望能在屏风上描绘出没有战争的宁静与安逸,而不再有烽火干扰甘泉的清澈。

注释:

  • 斗米:古代计量单位,斗为米的量度,指米价。
  • 戍边:驻守边疆,指战争状态。
  • 屏风:一种装饰性的隔断,常用于室内,寓意安宁的生活。
  • 烽火:古代用于传递战讯的信号,象征战争的干扰。
  • 甘泉:清甜的泉水,象征美好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陆游的诗歌以豪放激昂、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著称,常以爱国情怀为主题。他的作品深受后世喜爱,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读史》是陆游在战乱时期所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怀。诗中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民生的影响。诗的开头“民间斗米两三钱”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百姓生活的艰辛和物价的低廉,暗示了战争导致的经济困境。接着“万里耕桑罢戍边”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现出因为战争,农民无法耕作,社会经济活动的停滞,生动地反映了战乱给普通人民带来的痛苦。

诗的后半部分“常使屏风写无逸,应无烽火照甘泉”则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希望在屏风上描绘出无忧无虑的生活,象征着人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烽火的存在打破了这种宁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美好生活的威胁。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暗喻,表达了陆游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民间斗米两三钱:民众生活困苦,米价低廉,反映了经济危机。
  2. 万里耕桑罢戍边:战乱导致农业停滞,表明社会动荡的严重性。
  3. 常使屏风写无逸:希望描绘一个安宁的生活场景,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4. 应无烽火照甘泉:期望没有战争的干扰,象征清澈的生活环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斗米两三钱”与“万里耕桑”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比喻:屏风和烽火分别象征安宁的生活与战争的干扰,意象鲜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关怀,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责任感和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斗米:象征物价低廉,民生困苦。
  • 屏风:象征宁静的生活。
  • 烽火:象征战争的干扰。
  • 甘泉:象征和平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读史》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历史的总结
    • B. 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C. 对自然的赞美
  2. 诗中“斗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粮食
    • B. 物价低廉的象征
    • C. 战争的象征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烽火”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的干扰
    • C. 自然灾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读史》杜甫《春望》均反映了战乱对生活的影响,陆游更侧重于经济和民生的角度,而杜甫则表现了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拟齐梁酬所知见赠二首 其一 经栖白旧院二首 送令狐焕赴阙 送僧入五氵曵 经栖白旧院二首 其一 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 上卢使君 桐江闲居作十二首 其四 送卢秀才应举 经普化禅师影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髖瞿 弦刃 批其逆鳞 絺索 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氏字旁的字 湛族 包含晤的词语有哪些 虚实失度 讨米 善与人交 止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两虎共斗 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于开头的成语 聿字旁的字 陈辞滥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