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7:03
祸福虽云不可猜,
人生要岂愿为才。
髑髅正使非不乐,
牺象何疑是木灾。
虽然祸福无法预料,
人生又怎能只为才华而活?
即使头骨在旁也未必不快乐,
牺牲的象也未必是木材的灾难。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祸与福是相对的概念,常常被认为是命运之神的安排。诗中提到的“髑髅”和“牺象”都有着古老的宗教和祭祀背景,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陆游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动荡,作品中饱含着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杂感》写于陆游晚年,这时他已年迈,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与波折。诗中流露出对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陆游的《杂感》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反映出人生的复杂性。开头两句“祸福虽云不可猜,人生要岂愿为才”道出了人的命运不可捉摸,然而人生的价值并不单靠才华来决定。接着“髑髅正使非不乐,牺象何疑是木灾”,则用骷髅和牺牲的象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对痛苦的接受。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陆游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价值的多元,强调了对命运的接受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祸福”指的是什么?
“髑髅”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对比陆游的《杂感》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但陆游更偏向于哲理的探讨,而杜甫则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