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9:11
徒览儒书不学兵,
彦和虚得不廉名。
四郊多垒犹相罪,
国破将何谢太清。
我只是空看儒家的书籍,却不去学习兵法;
彦和(即王彦和)只是名声不实,毫无廉耻。
四周的城垒多得很,仍然受到惩罚;
国家已经破败,怎么能向太清(指天子)谢罪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士人的批评,风格多样,常以讽刺的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动荡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士人的责任与能力备受质疑。诗中通过对儒生的批评,反映出社会对士人角色的失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六朝门》在语言上简洁而有力,通过对儒生和士人角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开篇的“徒览儒书不学兵”,直接点明了问题的核心:只读书而不学习兵法的人,并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反而显得无能。接着提到“彦和虚得不廉名”,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对虚名的反感,士人如果没有实际才能和道德修养,他们的名声就显得毫无意义。
“国破将何谢太清”是全诗的高潮,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与无奈。面对国家的破败与动荡,向天子谢罪显得苍白无力,反映了诗人对权力的怀疑与对士人责任的失落感。整体上,诗歌通过情感的逐步累积,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既有对士人失职的批判,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士人虚名的批判与对国家破败的感叹,揭示了士人责任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彦和”指的是哪个人?
A) 王彦和
B) 孟子
C) 李白
D) 杜甫
诗人对士人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判
C) 无所谓
D) 赞同
“国破将何谢太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无奈与绝望
C) 愤怒
D) 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