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秋战国门师旷》

时间: 2025-05-01 13:40:16

诗句

老能劝学照余生,似夜随灯到处明。

往行前言如不见,暗中无烛若为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16

原文展示:

老能劝学照余生,似夜随灯到处明。
往行前言如不见,暗中无烛若为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老年人劝导学习的重要性,仿佛夜晚的灯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往昔所说的话,如今却似乎无影无踪,若在黑暗中行走,犹如没有蜡烛照明一样艰难。

注释:

  • 老能劝学:指年长者能够劝导年轻人学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照余生:照亮余生,意味着学习能使余生更加充实和明亮。
  • 似夜随灯:比喻在黑暗中有灯光相伴,意味着知识的指引。
  • 往行前言如不见:过去的教诲如今却似乎无所用处。
  • 暗中无烛:比喻在黑暗中没有光亮,难以前行。
  • 若为行:表达在黑暗中行走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习文练诗,擅长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学习和道德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之际。诗人通过对学习的重视,表达了对知识的崇敬以及希望传递给后辈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知识的光辉。首句“老能劝学照余生”直接点出主题,强调了老年人的智慧及其对年轻人的影响,暗示着教育与传承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似夜随灯到处明”通过生动的比喻,将知识比作黑夜中的明灯,形象地传达出知识能够照亮人生道路的理念。

中间的“往行前言如不见”,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过去教诲的淡忘,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知识的渴望。而最后一句“暗中无烛若为行”则进一步强化了在缺乏知识的情况下,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困惑。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老年人智慧的尊重,也有对年轻人学习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教育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能劝学照余生:强调老年人的智慧和劝导的重要性。
  2. 似夜随灯到处明:比喻知识如同灯光,照亮黑暗的道路。
  3. 往行前言如不见:表达了对往昔教诲的遗忘与忽视。
  4. 暗中无烛若为行:指出在缺乏知识的情况下行走的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知识比作灯光,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知识的尊重与重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年轻人要珍惜学习的机会。

意象分析:

  • 灯光:象征知识与智慧,照亮人生的道路。
  • 黑夜:象征无知与困惑,暗示人生中的艰难与挑战。
  • 老年人:象征智慧与经验,是年轻人的引导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能劝学”中的“劝学”指的是什么? A. 劝导学习
    B. 劝导休息
    C. 劝导旅行
    D. 劝导工作

  2. 诗中提到“似夜随灯”的意思是?
    A. 夜晚不会再来
    B. 知识能照亮人生
    C. 黑暗中的恐惧
    D. 灯光不是永恒的

  3. “暗中无烛”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难过
    C. 困惑
    D. 无聊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劝学》(颜真卿): 同样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登高》(杜甫): 反映人生哲理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劝学》与本诗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但前者更多集中在劝导与启发,而后者则强调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和影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窗夜课风雨鸣檐百端交集凄然成咏 其二 秋窗夜课风雨鸣檐百端交集凄然成咏 其一 俞将军引 梅花庵 阳景三绝 甲子兰记 其一 九日同绍簏瓶山玉川登巽山阻雨暂憩郭氏庄 送金照宇 送雷贞一游南雍 端阳偕监中诸同年游满井次韵荅赠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女字旁的字 伦拟 龍字旁的字 龙蛇飞舞 定虐 肀字旁的字 重洋 口字旁的字 切合实际 大起大落 开道 包含倈的词语有哪些 役利 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凌云意气 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鼓腹含和 折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