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0:22
谢王炳之惠石香鼎
——黄庭坚
薰炉宜小寝,鼎制琢晴岚。
香润云生础,烟明虹贯岩。
法从空处起,人向鼻头参。
一炷听秋雨,何时许对谈。
这首诗的意思是:香炉适合放在小卧室中,鼎的造型如同雕刻的晴天云彩。香气滋润得如同云彩在基石上生起,烟雾清晰得像彩虹穿过山岩。修行的法门从虚空中生起,人则在鼻尖处体验其中。一炷香在秋雨中轻轻燃烧,何时能够与你畅谈呢?
在这首诗中,黄庭坚通过香鼎和香的意象,表达了对修行与精神世界的追求。香气在古代文化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纯净和灵性,尤其是在道教和佛教中,香的燃烧被视作一种净化的方式。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创了“山谷体”诗风。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精神生活的沉思,以及对友人王炳之赠送的香鼎的感激之情。在诗中,黄庭坚通过香的意象,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谢王炳之惠石香鼎》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以香鼎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开篇“薰炉宜小寝”,即设定了一个温馨静谧的环境,令人感受到一股清新的香气扑面而来。接下来“鼎制琢晴岚”,巧妙地将香鼎的造型比作晴天的云彩,展现了它的雅致与精美。香气的滋润与烟雾的明晰更是营造出一种飘渺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超脱现实的境地。
“法从空处起,人向鼻头参”,在这句中,诗人透过香气的体验,暗示了修行的法门并非来自于外物,而是内心的领悟与感受。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黄庭坚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一炷听秋雨,何时许对谈”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期待,仿佛在问何时能够坐下来共同品味这份香气。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友谊、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温暖的情感,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雅的艺术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香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思念,以及对内心修行的追求,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清新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薰炉”是什么?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主要体现在那一部分?
“法从空处起”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