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八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4:43:54

诗句

瀛州好,应悔问迷津。

蟾影盈亏知汉历,桃源清浅误秦人。

去住两含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43:54

原文展示:

瀛州好,应悔问迷津。
蟾影盈亏知汉历,
桃源清浅误秦人。
去住两含颦。

白话文翻译:

瀛州真好,想必会后悔询问迷途的水路。
月亮的影子在盈亏之间,知道汉朝的历程;
桃源水域清浅,误导了秦国之人。
去与留之间都带着愁苦的神情。

注释:

  • 瀛州:传说中的一个美丽仙境,常被用来比喻理想的生活环境。
  • 悔问迷津:后悔地问路,迷失了方向。
  • 蟾影盈亏:月亮的变化,指代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桃源:指桃花源,陶渊明所描绘的一个理想世界。
  • 秦人:指古代秦国的人,象征着追求理想但误入歧途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碧城,清代女诗人,以才情和风格独特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语言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吕碧城在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交织的背景下创作而成,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望江南八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诗。诗的前两句以“瀛州好”引入,展示了理想世界的美好与诱惑。接着,作者用“悔问迷津”表达了对迷失方向的懊悔,暗示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往伴随着对现实的失落和迷茫。

第三句“蟾影盈亏知汉历”,通过月亮的变化,隐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表现了对过去的思考与感慨。而“桃源清浅误秦人”则引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说明理想的世界并不真实,反而可能让人误入歧途。最后一句“去住两含颦”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在选择之间的无奈与焦虑。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个人内心的挣扎,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瀛州好,应悔问迷津。
    瀛州是一个理想的地方,令人向往,但却让人后悔询问迷途的水路,暗示理想的追求可能让人迷失方向。

  2. 蟾影盈亏知汉历,
    月亮的变化能够反映历史的变迁,表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3. 桃源清浅误秦人。
    桃花源的美丽和清浅,反映了对理想世界的误解,象征着追求理想却走入误区的悲剧。

  4. 去住两含颦。
    表达在选择去与留之间的犹豫和愁苦,充满了无奈和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蟾影盈亏”比喻时间的流转。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瀛州、桃源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挣扎,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迷茫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瀛州:象征理想的境界。
  • 蟾影:象征时间与历史的流转。
  • 桃源: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但也可能是误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瀛州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境界
    • B. 现实的困境
    • C. 历史的变迁
    • D. 个人的挣扎
  2. “蟾影盈亏”的意象主要表达什么?

    • A. 对未来的憧憬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思考
    • D. 对自然的描绘
  3. 诗中提到的“桃源”是指哪个著名的文学作品?

    • A. 《红楼梦》
    • B. 《西游记》
    • C. 《桃花源记》
    • D. 《史记》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吕碧城与陶渊明的作品都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但吕碧城更加强调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情感挣扎,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和谐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吕碧城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延陵道中即事三绝 延陵道中即事三绝 烟雨楼 晓发嘉兴府 同刘朋山游湖边作 同陈明叔游湖作 题吴梅庵和靖索句图 书考 寿实斋侍郎王先生 摄事华亭归舟口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杖结尾的成语 八字旁的字 衒外 利傍倚刀 斗字旁的字 力不能及 工字旁的字 吉凶 尸字头的字 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市井小人 包含帅的词语有哪些 恰当 矛字旁的字 雨骤 观者如垛 异名同实 鱼雁 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