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8: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8:19:53
沁园春(夜登白鹭亭)
作者:施翠岩 〔宋代〕
披紫菟裘,上白鹭亭,看吹洞箫。
望长庚鲸过,江横素练,回仙鹤度,月在青霄。
依约淮山,清准冷风露,如到瀛洲听海涛。
浮图近,更玉铃金铎,初奏琅璈。
人间梦境寥寥。部故国繁华能几朝。
有千年枯井,龙沈凤怨,数邱黄壤,兔走猿嗥。
莫问荣华,不如归去,短棹孤篷乘夜潮。
翠岩下,耕白云二顷,胜种仙苗。
披着紫色的华美外衣,登上白鹭亭,欣赏那悠扬的洞箫声。
望着长庚星如鲸鱼般游过,江水横流如素练,仙鹤翱翔,明月高悬青天。
依稀可见淮山,清冷的风露如同到了瀛洲,聆听海涛声。
浮图近在眼前,玉铃金铎响起,初次奏响琅琊乐曲。
人世间的梦境是如此稀少,故国的繁华又能有几朝几代?
有千年枯井,龙沉凤怨,数座黄土丘陵,兔子奔跑,猿猴啼叫。
莫要再问荣华富贵,何不归去,短桨孤篷随夜潮而行。
在翠岩之下,耕作白云二顷,种植更胜仙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施翠岩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夜晚,诗人登上白鹭亭,远眺江河山水,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思索,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理想归处的向往。
施翠岩的《沁园春(夜登白鹭亭)》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整首诗以“白鹭亭”为中心,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展现了月光下的江河与山川,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诗中提到的“洞箫”、“长庚鲸过”,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在面对历史与现实的种种无奈时,诗人以“千年枯井”及“龙沈凤怨”表达了对故国繁华的惋惜与思考。诗的最后,诗人以“莫问荣华,不如归去”作为总结,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淡泊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归去”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披紫菟裘,上白鹭亭,看吹洞箫。
望长庚鲸过,江横素练,回仙鹤度,月在青霄。
依约淮山,清准冷风露,如到瀛洲听海涛。
浮图近,更玉铃金铎,初奏琅璈。
人间梦境寥寥。故国繁华能几朝。
有千年枯井,龙沈凤怨,数邱黄壤,兔走猿嗥。
莫问荣华,不如归去,短棹孤篷乘夜潮。
翠岩下,耕白云二顷,胜种仙苗。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荣华富贵的淡泊态度,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洞箫”指的是什么乐器?
A. 笛子
B. 箫
C. 符
D. 琵琶
“千年枯井”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流动
B. 历史的沉寂
C. 自然的美好
D. 荣华富贵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国的思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D.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沁园春(夜登白鹭亭)》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