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三》

时间: 2025-05-07 08:46:26

诗句

瑶天回不极,杲日丽常悬。

道器知宗本,心机会转旋。

吸精蝉饮露,换骨鹤凌烟。

空法声闻悟,金心色相宣。

五神融五岳,三脉配三川。

一入长生路,慈航理白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6:26

原文展示:

瑶天回不极,杲日丽常悬。
道器知宗本,心机会转旋。
吸精蝉饮露,换骨鹤凌烟。
空法声闻悟,金心色相宣。
五神融五岳,三脉配三川。
一入长生路,慈航理白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仙境的壮丽与修道的深邃。瑶天无尽的回旋,阳光常常明亮地悬挂在空中。道家的器物能知晓宇宙的根本,心灵的机巧则不断转动。蝉吸取精华,饮用露水,鹤在烟雾中换骨飞翔。空灵的法门使人领悟,金色的心灵则宣示着色相的本质。五种神灵融汇于五岳之间,三条经脉对应着三条河流。一旦踏入长生的道路,慈悲的航船便能引导你渡过人生的迷雾。

注释:

字词注释:

  • 瑶天:即美丽的天空,象征高远的境界。
  • 杲日:明亮的太阳,象征光明与正义。
  • 道器:道教的器物,指道理和法器,暗指道理的根本。
  • 吸精:吸取精华,指修炼的过程。
  • 换骨:脱胎换骨,象征修炼成仙的过程。
  • 慈航:慈悲的航船,象征引导和帮助。

典故解析:

  • 五神三脉:道教哲学中常提到的五行和经脉,代表着宇宙的整体与和谐。
  • 长生路:象征修道成仙的道路,反映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鍊,明代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以修道、自然和哲理为主题,展现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修道成仙、探索人生真谛的追求。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宇宙真理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开篇“瑶天回不极,杲日丽常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暗示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光明的希望。紧接着,诗人通过道教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对心灵的探讨,强调了“道器”与“心机”的辩证关系。通过“吸精蝉饮露,换骨鹤凌烟”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个修炼者在自然中与万物相融合的境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命本质的思索。

而“空法声闻悟,金心色相宣”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强调了内心世界的觉醒与宁静。在“融五岳”、“配三川”的描写中,诗人展现了道教所推崇的宇宙和谐,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理解。在最后一联中,“一入长生路,慈航理白筌”则传达出一种希望与引导的力量,暗示修道者在追求长生的道路上,必然会获得智慧与慈悲的引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瑶天回不极:瑶天象征着理想的境界,回旋无尽,暗示着追求的永恒性。
  • 杲日丽常悬:阳光象征着真理和光明,永远照耀着修道者的心灵。
  • 道器知宗本:道教的器物与道理相结合,强调修道的本源。
  • 心机会转旋:内心的智慧与机巧在不断转动,象征着思想的活跃。
  • 吸精蝉饮露:如蝉般吸取宇宙的精华,象征修炼的过程。
  • 换骨鹤凌烟:鹤在烟雾中飞翔,暗示着经历了重生与蜕变。
  • 空法声闻悟:通过空灵的法门,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 金心色相宣:金色的心灵表达出对万物本质的理解。
  • 五神融五岳:五种神灵与自然的和谐,象征着道教的宇宙观。
  • 三脉配三川:三条经脉与河流的对应,表现出宇宙的法则。
  • 一入长生路:踏上修道的道路,象征着对长生的追求。
  • 慈航理白筌:慈悲的航船引导着修道者,象征着智慧的指引。

修辞手法:

  • 意象:运用自然意象(如瑶天、杲日、蝉、鹤)来传达哲理,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道教哲理的探讨,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与宇宙的敬畏与思考,强调了修道者在追求真理与长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灵蜕变与觉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天:象征理想的境界与高远的追求。
  • 杲日:象征光明与真理。
  • 蝉、鹤:象征生命的蜕变与修炼过程。
  • 五岳、三川:象征宇宙的和谐与道教的哲学体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瑶天回不极”中“瑶天”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天空
    • B. 一种花
    • C. 一座山
  2. 诗中提到的“道器”主要是指:

    • A. 道教的器物
    • B. 诗人的创作工具
    • C. 自然现象
  3. “吸精蝉饮露”中,蝉的意象主要象征:

    • A. 生命的短暂
    • B. 修炼的过程
    • C. 自然的声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与本诗的主题相契合。
  • 唐代王维的《鹿柴》:同样展现了自然与哲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步虚词》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但前者更注重自然的壮美,而后者则深刻探讨了道教的修炼与心灵的觉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教文化概论》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后苑观双竹 和蔡君谟阁前紫柏 西圃樱桃 奉贡殿山亭奉诏观橙 郊丘侍祀 诏祀西太一宫 馆中锡宴 召赴天章宝文阁观御集赐御书飞白扇子群玉殿锡宴 礼毕庆成 明堂大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缛的词语有哪些 川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二惠竞爽 子曰诗云 包含泼的成语 迂见 枘凿方圆 鬼字旁的字 王国 杀一砺百 包含阑的词语有哪些 细不容发 足字旁的字 吃水忘源 节食省衣 释冕 氏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