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2:3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30:01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
作者:杜甫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欲归瀼西宅,阻此江浦深。
坏舟百版坼,峻岸复万寻。
篙工初一弃,恐泥劳寸心。
伫立东城隅,怅望高飞禽。
草堂乱悬圃,不隔昆仑岑。
昏浑衣裳外,旷绝同层阴。
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
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邦人不足重,所迫豪吏侵。
客居暂封殖,日夜偶瑶琴。
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
焉得辍两足,杖藜出岖嶔。
条流数翠实,偃息归碧浔。
拂拭乌皮几,喜闻樵牧音。
令儿快搔背,脱我头上簪。
在三伏天刚过,炎热的阳光变成了细雨。我想回到瀼西的家,却被这深深的江水阻挡。坏了的小船像百片树皮一样破碎,陡峭的岸边有万寻之高。船夫刚刚放弃了工作,担心在泥泞中耗费心血。我站在东城的角落,怅然望着高飞的鸟。草堂的杂乱与菜园的无序,仿佛与昆仑山隔绝。衣裳外面昏沉沉的,阴云笼罩着一层厚厚的天空。园中的甘草即将成熟,三寸长的样子如同黄金。诸侯的旧日贡品,已经倾斜成千林。百姓的力量不被重视,反倒被豪门官吏所侵扰。身为客居他乡,我暂时安居乐业,日夜伴着瑶琴。闲适中五株植物的状态,侧面堵塞了我的胸怀。怎么能停止双脚,拄着拐杖走出艰难的山路?溪流中有几颗翠绿的果实,我可以休息后再归到碧水之滨。轻轻拂去乌黑的桌子,乐于听到樵夫和牧羊的声音。让孩子来快快帮我挠背,摘下我头上的簪子。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是“诗圣”。他的诗歌作品以社会现实、民生疾苦为主题,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他身处安史之乱之后,国破家亡,生活困顿,心中充满忧虑与失落。诗中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他作为流亡者的痛苦。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是一首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作品。开头以“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引入,展现了天气的变化,暗示诗人心中的不安。诗人欲归之心与现实阻碍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在描写阻碍归家的环境时,杜甫通过“坏舟百版坼,峻岸复万寻”的意象,展现了江水的深邃和航行的艰难,体现了他在困境中无奈与彷徨的心情。接下来的描写更为细腻,东城隅的伫立与高飞禽的怅望,象征着他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却又被现实所束缚。
接着,诗中提到“草堂乱悬圃”,描绘出草堂的混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乱与失落。词句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他在异乡的困境、对豪吏的控诉、对平民的同情,以及对自然的向往,构成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最后,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期盼着与自然的交流,渴望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家庭的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道关怀。
这些意象背后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控诉,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命运。
杜甫的《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庭的渴望
b) 对自由的追求
c) 对社会的批判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高飞禽”象征着什么?
a) 家乡的景色
b) 诗人的理想与自由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烦恼
“草堂乱悬圃”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活的富足
b) 家庭的温暖
c) 生活的混乱与无奈
d) 自然的美好
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与李白《月下独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