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兴六言十首》

时间: 2025-05-04 00:34:25

诗句

吾犹及见诸老,今谁可寄斯文。

有杰材怕寻斧,无妙质可受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4:25

原文展示

杂兴六言十首
—— 刘克庄

吾犹及见诸老,今谁可寄斯文。
有杰材怕寻斧,无妙质可受斤。

白话文翻译

我仍然能够见到老一辈的诗人,如今还有谁能承载这些文化和文采呢?
有优秀的才能却害怕被斧头削减,没有精妙的质地又怎么能承受斤两的衡量?

注释

  • 吾犹:我仍然。
  • 见诸老:见到老一辈的人。
  • :寄托、寄托于。
  • 斯文:指文化、文采。
  • 杰材:优秀的才能。
  • 怕寻斧:害怕被削弱、被打击。
  • 妙质:精妙的素质或本质。
  • :指衡量的标准。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斧”和“斤”的比喻用法,指的是对人才的锻造和考验,暗示在严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优秀的人才常常受到挑战和压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豪放,擅长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末期,社会动荡,文化传承面临挑战。诗人感叹时代的变迁与人才的匮乏,体现出对文人境遇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思考。开头两句,诗人提到自己仍能见到老一辈的诗人,反映出他对前辈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然而,紧接着的“今谁可寄斯文”,则表达了对当前社会文人才俊的失望和困惑,似乎在指责当代年轻人缺乏承载文化的能力。

诗中提到的“杰材怕寻斧,无妙质可受斤”,将优秀才华与生存困境相结合,描绘出一种悲观的情绪。优秀的才能在严酷的环境下难以生存,才华被打压,无法充分发挥。而缺乏内涵的质地又无法承受外部的评价和考量,这使得文化的传承变得愈发艰难。

整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六言句式,简练而有力,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犹及见诸老:诗人表示自己还能见到老一辈的诗人。
  • 今谁可寄斯文:对当前文人才俊的失落感,暗示现代人难以承载传统文采。
  • 有杰材怕寻斧:优秀的人才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难以生存。
  • 无妙质可受斤:缺乏深厚素质的人,无法接受外界的评价和考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斧”和“斤”的比喻,传达了对人才困境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当代文化传承的忧虑,反映出对人才匮乏的深思,揭示了文人与时代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传统与智慧。
  • 杰材:象征才华与潜力。
  • :隐喻外部环境的压制。
  • :象征社会的评价标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当代文人才俊的态度是如何的?

    • A. 称赞
    • B. 失望
    • C. 无所谓
    • D. 期待
  2. 诗中提到的“斧”象征什么?

    • A. 人才的磨练
    • B. 外部环境的压制
    • C. 文化的传承
    • D. 诗人的创作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杜甫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刘克庄则更关注文化传承的困境,二者皆体现出对当代社会的深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除夕 玉楼春(秋思) 西江月(以两鹤寿老人) 贺新凉(己酉生日,用戊申韵。诗自康庐归,犹在道也) 湖上 田园居之右辟小室曰耕雨醉题壁上 和放翁社日四首·社牲 热甚有怀山间 清明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迎车 彐字旁的字 低回不已 韦字旁的字 哑然自笑 石字旁的字 饱人不知饿人饥 掷地金声 铜壶门 包含各的词语有哪些 虑无不周 宗结尾的成语 泰陵 飞觥献斝 肉字旁的字 列祖列宗 耂字旁的字 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