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石田先生落花诗 其十二》

时间: 2025-04-30 22:19:29

诗句

红尘拂面望春门,绿草齐腰金谷园。

鹤篆遍书苔满砌,犬声遥在月明村。

春风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

拾得残红忍抛却,阿咸头上伴银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9:29

原文展示:

红尘拂面望春门,
绿草齐腰金谷园。
鹤篆遍书苔满砌,
犬声遥在月明村。
春风院院深笼锁,
细雨纷纷欲断魂。
拾得残红忍抛却,
阿咸头上伴银幡。

白话文翻译:

在红尘中拂面而过,遥望春天的门口;
绿草齐腰的金谷园映入眼帘。
鹤的篆书遍布,苔藓满铺石阶,
远处犬吠声响起,似在月明的村庄。
春风在院子深处笼罩着,
细雨纷纷洒落,仿佛要断了人的魂。
捡起残留的花瓣,心中难忍抛却,
阿咸的头上飘扬着银色的幡。

注释: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与喧嚣。
  • 春门:春天的门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金谷园:传说中的美丽园林,寓意优雅的环境。
  • 鹤篆:指鹤的书法,象征文人雅士的品味。
  • 阿咸:古代的一种花名,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美的象征。
  • 银幡:指银色的旗帜,象征着清新和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寅中年时期,正值其艺术生涯的巅峰。他常在身处繁华与隐逸之间,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纷扰的反思。开头两句“红尘拂面望春门”,描绘了一个人从世俗的喧嚣中,向往春天的美好。接下来的“绿草齐腰金谷园”,则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气的春日景象。

第三、四句通过“鹤篆”和“犬声”,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春风、细雨的描写又传达出一种柔和而又略显忧伤的情感,似乎在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眷恋。

最后两句“拾得残红忍抛却,阿咸头上伴银幡”,以拾花的细节结束,传达了对即逝美好的留恋和珍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尘拂面望春门:开篇以红尘引入,表现出对世俗的感触,同时又渴望春天的到来。
  • 绿草齐腰金谷园:描绘出春天的生机,金谷园的景象更是美不胜收。
  • 鹤篆遍书苔满砌:结合文人气质,展现出诗人对文化的追求与欣赏。
  • 犬声遥在月明村:通过犬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与现实感。
  • 春风院院深笼锁:春风的笼罩让人感到一种沉闷的气氛。
  • 细雨纷纷欲断魂:细雨的描写则加深了这种忧伤的情绪。
  • 拾得残红忍抛却:拾起花瓣,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阿咸头上伴银幡:以阿咸作为结尾,形成一个美好的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
  • 拟人:春风、细雨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尘嚣的思考,情感深邃且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 代表世俗生活的复杂与纷扰。
  • 金谷园: 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追求美好与和谐。
  • 鹤篆: 代表文人雅士的气质与追求。
  • 残红: 象征即逝的美好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红尘”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
    B. 世俗
    C. 美好

  2. “犬声遥在月明村”中,犬声的作用是什么? A. 增加生活气息
    B. 表达孤独
    C. 表达宁静

  3. 诗中提到的“金谷园”主要象征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理想的生活环境
    C. 文人雅士的追求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唐寅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春天景象中的不同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唐寅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杂咏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梅龙 题墨竹画扇 即景 任复斋池中有瑞莲命予赋之 杂咏 漫述 其七 生朝自述 孔明高卧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眼不着砂 釆字旁的字 包含描的成语 麦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沉默不语 电阻器 本末源流 包含铎的词语有哪些 贫馁 横枪跃马 越野 甘字旁的字 小家碧玉 马字旁的字 时望所归 不左右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