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0:42
朔风声满枯桑枝,阴云不定蛟龙归。
冻禽聚立高树时,密云万里增寒威。
访君留连举酒卮,胡琴奏罢欢已微。
小驹跨去没四蹄,飘花凌乱沾人衣。
醉目远望天地迷,何暇更问孤鸿飞。
茅屋岂无单且饥,平明共贺麦陇肥。
北风呼啸着,满树的枯桑枝都在作响,阴云沉沉,仿佛龙归故里。冻鸟在高高的树上聚集,密布的云层万里无边,寒气愈加逼人。我去拜访你,举杯畅饮,胡琴的奏乐已经渐渐微弱。小马驹跨过来,四蹄都在飘落的花瓣中消失,花瓣纷飞,沾湿了我的衣衫。醉眼朦胧中遥望天地,已经迷失了方向,何必再去询问孤独的鸿雁飞去的方向呢?茅草屋里难道没有单衣和饥饿吗?但在明亮的日子里,我们还是要一起庆贺丰收的麦田。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岱舸,宋代著名诗人。他以诗歌和散文闻名,早期受到王安石的影响,后期则自成一派,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梅尧臣在雪天拜访友人时,诗中描绘了寒冷的气氛与友人团聚的温暖,反映了诗人对友谊和生活的思考。
《雪中通判家饮回》是一首体现梅尧臣独特风格的诗作。诗中开篇便以“朔风声满枯桑枝”描绘了凛冽的北风,给人以强烈的寒意,暗示了冬季的萧条。接着,阴云的描写与蛟龙的意象相结合,展现了天气的多变和自然的威严。而“冻禽聚立高树时”,则通过对冻鸟的描写,反映了生物在寒冬中的无奈与适应。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转入友人相聚的场景,酒杯在手,胡琴轻奏,尽显人间的欢愉与温暖。此时小马驹的出现,带来了自然的生动感,飘落的花瓣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细腻。醉眼朦胧之间,诗人却又感到天地的迷失,这种由欢愉转向孤独的情感,强化了诗的深度。
最后,诗人以“茅屋岂无单且饥”自问,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困境的反省。在庆贺丰收的同时,他也意识到生活的艰辛与短暂,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寒冷与友人相聚的欢愉,反映了生活的对比与哲思,展现了在困境中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朔风声满枯桑枝”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胡琴奏罢欢已微”中“已微”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提到“茅屋岂无单且饥”,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雪中通判家饮回》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均描绘了自然景象和人际关系,但梅诗更侧重于冬日的寒冷与友谊的温暖,而王诗则通过水乡的风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诗人的情感,但在意象的选择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