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5:14
纵笔二首
作者:刘克庄(宋代)
虚费灯窗一世勤,
老师曾许与斯文。
玉台不善谐新咏,
金匮犹堪记旧闻。
浅学安能演繁露,
华堂苦爱诵微云。
史香骚艳无穷尽,
叹息何人共摘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学识的困惑和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全诗可以理解为:我在灯下花费了一生的心血,却只换来老师曾经的许诺;虽有名作,但却难以与新诗相和谐;旧闻仍在心中,难以抒发新意;我的学识浅薄,怎能演绎出深奥的道理;华丽的大厅里,只有对微小的诗句情有独钟;历史的香气和骚雅的风采无穷无尽,然而这样的美好,还有谁能共同分享呢?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龙,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人生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以清新、凝练见长,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对未来感到迷茫,表达了对文学理想的追求与个人现状的无奈。
刘克庄的《纵笔二首》深刻反映了诗人在面对文学创作时的困惑与无奈。诗的开头便以“虚费灯窗一世勤”直入主题,表达了其对学习和创作的辛勤付出,但却感到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接着,诗中提到“老师曾许与斯文”,这是对过去承诺的追忆,反映出诗人对文人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失落。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进一步展示了对自身学识的自嘲与不满,“浅学安能演繁露”,表现出对高深文学的无能为力。“华堂苦爱诵微云”,则透出对那些细微而不被重视的诗句的偏爱,反映出诗人的情感深邃与独特。
最后,诗人以“史香骚艳无穷尽”作结,暗示历史作品的魅力与丰富,但又感到孤独,叹息“何人共摘熏”,表现出对同道中人的渴望与失落。这首诗在形式上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的反思,也有对文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刘克庄作为诗人的深刻思考与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学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文艺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老师曾许与斯文”,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老师的感激
B. 对理想的失落
C. 对文学的热爱
“浅学安能演繁露”中“浅学”指的是什么?
A. 深厚的学识
B. 自身的知识匮乏
C. 不愿学习
诗的最后一句“叹息何人共摘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与无奈
B. 快乐与满足
C. 愤怒与不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前者反映了个人的困惑与孤独,后者则更强调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哲思。两首诗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