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不寝二首》

时间: 2025-05-04 00:20:01

诗句

蘧蘧据槁远无寐,栩栩穿花不识愁。

老子定中曾看破,宁为蝴蝶勿为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0:01

原文展示:

不寝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蘧蘧据槁远无寐,
栩栩穿花不识愁。
老子定中曾看破,
宁为蝴蝶勿为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寂静的夜晚,我在树木枯干的地方安静地坐着,远离尘世的喧嚣而无法入睡;像那自由自在的蝴蝶,在花间飞舞,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苦。我想起老子曾经在安静中看透了人生的真谛,宁愿像蝴蝶那样自由自在,也不愿像周王那样被权力所困。

注释:

  • 蘧蘧:形容安静的样子,指的是静谧的环境。
  • :指枯木、枯枝,象征萧条与孤寂。
  • 栩栩:形容生动活泼,形象鲜明。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回归自然。
  • :指周朝,象征权力与世俗纷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栋,号梅溪,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于官府,因其才华横溢、作品广受欢迎而享有盛名。刘克庄的诗词风格多样且富有哲理,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南宋时期,刘克庄在权力斗争和社会动乱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因此他在此诗中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哲思。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不寝二首》浓缩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权力的厌恶。首句“蘧蘧据槁远无寐”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诗人独坐在枯木旁,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这种设定不仅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接下来“栩栩穿花不识愁”描绘了蝴蝶的自由与活泼,展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讽刺世俗的愁苦。

“老子定中曾看破”,诗人引入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了在宁静中看破世事的智慧。最后一句“宁为蝴蝶勿为周”,则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对权力的拒绝,反映了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对比蝴蝶与周王,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蘧蘧据槁远无寐:在寂静的环境中,孤独地倚靠在枯木之上,无法入睡。
  • 栩栩穿花不识愁:自由自在的蝴蝶在花间飞舞,完全不懂得什么是忧愁。
  • 老子定中曾看破:老子在静谧中看透了人生的真理。
  • 宁为蝴蝶勿为周:宁愿像蝴蝶一样自由,也不愿被权力束缚,如同周王那样。

修辞手法:

  • 对比:蝴蝶与周王的对比,强调选择自由与权力的不同。
  • 拟人:蝴蝶的描写使其形象生动,表现出无忧无虑的态度。
  • 比喻:用蝴蝶象征自由,用周王象征被权力所困的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由与宁静的人生态度,反对被权力束缚的生活,强调对自然与内心的回归。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蝴蝶:象征自由与无忧,代表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枯木:象征孤独与无奈,反映出世俗的萧条。
  • :象征生命与活力,代表自由自在的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蘧蘧”在诗中主要描述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喧闹
    B. 寂静
    C. 热闹

  2. 诗中提到的“老子”代表了什么? A. 权力
    B. 自由
    C. 智慧

  3. 诗人为什么选择蝴蝶作为象征? A. 因为蝴蝶美丽
    B. 因为蝴蝶自由
    C. 因为蝴蝶短暂

答案:

  1. B. 寂静
  2. C. 智慧
  3. B. 因为蝴蝶自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自由与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豪情与放纵。
  • 杜甫《登高》: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刘克庄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观雨 咏西岭梅花 别诸周二首 游南嶂同孙信道 柳絮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醉中至西径梅花下已盛开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 赋康平老铜雀砚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洋洋自得 台令 真録 千日酿 包含轴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包含袂的成语 淮王鸡犬 阜字旁的字 龙伸蠖屈 龝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横征暴赋 无人不知 鞋篮 吉日良时 尸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