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2:26
柴桑官舍近东林,儿稚初髫即道心。
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
高僧静望山僮逐,走吏喧来水鸭沈。
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
在柴桑的官舍旁,东边是茂密的树林。年幼的孩子刚刚开始懂事,便对道理产生了领悟。侧身倚靠在绳床上,有些厌倦地靠着几案,随意地把苔藓做的帽子斜斜地放着,不愿意插上发簪。
高僧静静地望着山中追逐的童子,走动的官吏嘈杂地来,水鸭不知沉入何处。
翠绿的竹子和黄花皆蕴含着佛性,不要让尘世的纷扰来侵扰我的内心。
司空曙(约公元 770—840),字子长,号云溪,唐代诗人,祖籍河南,后迁至四川。司空曙的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哲理的理解。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期间,身处柴桑的官舍,面临生活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孩童的天真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干扰的抵制。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开头以“柴桑官舍近东林”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自然的氛围,显示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孩童的无邪和高僧的静谧,反映了一种对道理和真理的追求。
在诗的中段,通过“侧寄绳床嫌凭几”的描写,能感受到诗人对现状的厌倦与无奈。诗中“苔帻懒穿簪”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随性和淡泊的态度,似乎在表达对世俗繁华的拒绝。最后两句“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则将思考引向深刻的哲理,强调了自然与内心和谐相处的重要。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道理思考和哲学情怀。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思,表达了对人生、自然以及佛理的深刻理解,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情感基调。
诗中“柴桑官舍”的地点是指哪里?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对世俗的逃避?
“翠竹黄花皆佛性”的意思是?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卫明府常见短靴褐裘,又务持诵是以有末句之赠》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