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1:55
客来花雨际。
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锦。
疏杨挂绿丝。
高僧拂玉柄。
童子献霜梨。
惜去爱佳景。
烟萝欲暝时。
客人到来时,花瓣如雨飞洒。
秋水轻轻流入金色的池塘。
一块块石头如寒冷的青锦,
稀疏的杨树上挂着绿丝带。
高僧轻轻拂动着玉制的拐杖,
小童子献上了冰霜般的梨子。
惜别时分,爱恋着这美好的景色,
烟雾缭绕,似乎要在暮色中消失。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想象丰富、辞藻华丽而著称,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白游历之际,游览昌禅师的山池,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惜别之情。诗中描绘的秋季景象与诗人的心境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愁绪。
李白的《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其二》是一首意境清幽而又触动心弦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心境。首联“客来花雨际”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仿佛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气息,花瓣雨洒,生机盎然。接着“秋水落金池”一语,将时节转入秋,秋水如镜,倒映着金色的池塘,展现了自然的变迁与美丽。
整首诗以“惜去爱佳景”作为情感的高峰,表现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之情。诗中高僧与童子的形象,则象征着一种超脱与清净,使整首诗在美的享受中,又融入了哲理的深邃。李白在这里不仅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更是在抒发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片石寒青锦”用比喻描绘石头的冰冷与美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诗人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李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瞬间美好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秋水落金池”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花海
b) 秋季的水面
诗中“高僧拂玉柄”中的“高僧”指的是什么?
a) 一位普通人
b) 一位智慧的修行者
诗中最后一句“烟萝欲暝时”所传达的情感是什么?
a) 高兴
b) 愁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