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0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01:53
原文展示:
唐虞得良弼,姬孔是前身。尼丘钟骨骼,嵩狱舆精神。
白话文翻译:
唐尧和虞舜得到了贤良的辅佐,姬昌和孔子就像是他们的前世。尼丘山赋予了他们坚实的骨骼,嵩山则赋予了他们不屈的精神。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质朴无华著称,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关心民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贤君和贤臣的敬仰,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禹偁在思考历史和文化传承时所作,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文化精神的传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唐尧、虞舜、姬昌和孔子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古代贤君和贤臣的敬仰。诗中“尼丘钟骨骼,嵩狱舆精神”一句,巧妙地运用地理意象,将孔子的智慧和嵩山的坚韧精神相结合,表达了文化传承和精神不朽的主题。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了王禹偁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古代贤君和贤臣的形象,强调了文化传承和精神不朽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唐虞”指的是哪两位古代贤君? A. 唐尧和虞舜 B. 唐太宗和虞世南 C. 唐玄宗和虞允文 D. 唐高宗和虞世基
“尼丘钟骨骼”中的“尼丘”指的是什么? A. 孔子的出生地 B. 孔子的故乡 C. 孔子的学府 D. 孔子的墓地
诗中“嵩狱舆精神”中的“嵩狱”指的是什么? A. 嵩山 B. 嵩阳书院 C. 嵩县 D. 嵩岳寺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