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3:41
伤逝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
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
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
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
柔素亮为表,礼章夙所该。
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
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
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
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
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
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
此心良无已,绕屋生蒿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伤痛。诗的开头描绘了生活中巨大的变化,白色和黑色的对比象征着生死的差异,焚烧的木材化为灰烬,暗示着生命的消亡。接着,诗人回忆起与逝者共度的二十年,尽管经历了许多,但对方的尊重与关怀始终如一。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叹息仕途的无情,以及入门后的孤独与凄凉。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无尽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心中悲伤难以平息,仿佛周围的草木都在诉说着他的痛苦。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情感著称。生于盛唐,曾任职于朝廷,但对仕途并不热衷,常常隐居于田园。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韦应物失去亲人之际,表现了他对逝者的伤怀与思念,反映了社会的无情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伤逝》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悼亡诗,诗人通过对生活琐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失去亲人后的孤独与无助感。全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透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与追忆。特别是在“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的句子中,诗人将思念与伤感融合,令人感同身受。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白与黑、灰烬与生命,既突显了死亡的沉重,也彰显了生活的无奈。此外,诗中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尽惆怅,令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表现了人对死亡的无力感与对生活的深切思考,体现了人性中最脆弱的一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伤亡
c) 友情
“染白一为黑”中的“白”和“黑”象征什么?
a) 光明与黑暗
b) 生命与死亡
c) 快乐与悲伤
诗中提到的“二十载”指的是与谁的关系?
a) 朋友
b) 亲人
c) 爱人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韦应物的《伤逝》更侧重于对逝者的怀念和内心的孤独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对家人离散的无奈与悲哀。两者虽然主题相似,但情感表达及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