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7:15
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
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诀但遑遑。
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时光匆匆,已经过了这个季节,日月仿佛都在收获着美好的时光。车马声萧萧,令人悲伤,祖先的灵柩在中堂发出阵阵哀鸣。生前我们共同生活,如今却一朝分离,生死相隔。此时此刻又有什么意义呢?最终一切都将归于山岗。走出国南门,向南眺望苍翠的山峦。夕阳西下,云彩随之变化,犹如哭泣的风霜。清晨时分,我俯瞩着那座黑色的庐舍,临别时却感到无比惶恐。此时正当永远地埋藏在阴影里,我仰望着明亮的阳光。无论仰望还是俯视,生命的终结已然来临,封闭的树木已然荒凉。独自一人无法回归,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思念。幼小的孩子们知道失去,啼哭着抓住我的衣裳。即便身处此刻,仍感到匆忙,岁月的流逝难以忘怀。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世称"韦氏诗人"。他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沉郁的情感而闻名,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
《送终》可能创作于韦应物的亲友或亲人逝世之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首诗在背景上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波动。
《送终》是一首充满哀伤与哲思的诗作,通过对时光流逝和生死离别的深刻体验,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诗中前两句“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开篇即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接着通过描绘哀痛的场景,车马萧声和祖载灵柩的悲哀,生动展现了送别的悲痛情绪。
在诗的中段,诗人进一步探讨生与死的关系,“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用简单的对比揭示了生死之间的微妙与无常。后面几句则通过南望苍翠山川和夕阳西下的景象,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自然轮回的感叹。最后,诗人用“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来表现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深切而动人。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丰富多彩,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情的深刻反思,展示了韦应物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
整首诗通过对生与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悟。
《送终》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萧萧车马悲”表达了什么情感?
“日月获其良”中的“良”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