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句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2:10:52

诗句

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0:52

原文展示:

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

白话文翻译:

南渡时,因衣冠不足以向王导请教;北来的消息中,关于刘琨的消息却少之又少。

注释:

  • 南渡:指南方的迁徙或逃避,多指战乱时期人们南渡避难。
  • 衣冠:指服饰,象征身份和地位。
  • 王导:王导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代表着士人的理想和追求。
  • 北来:指从北方传来的消息。
  • 刘琨:刘琨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象征着忠义和军事才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漱玉,晚号愚溪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擅长词、诗,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被誉为“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时期,其作品常流露出个人的痛苦与对故国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渡后的动荡岁月,李清照身处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时代,表达了对失去的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作品中提及的王导与刘琨都是当时士人崇敬的人物,李清照通过他们的象征,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李清照的《句其一》在短短的两句中,浓缩了士人对理想、身份和消息的渴望与失落。南渡的“衣冠”不仅指物质的缺乏,更象征着士人身份和理想的失落。王导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士人,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然而南渡后,李清照却感到那样的状态变得遥不可及。北来的消息再少,也反映了士人与祖国之间的距离与隔阂,特别是在战乱时期,一切都显得无比脆弱。

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南北之间的对比不仅是地理的,更是情感和理想的对立。李清照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显示了她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渡衣冠欠王导:诗人提到“南渡”,暗示一个动荡不安的背景,表达了对身份和地位的渴望,而“欠王导”则显现出对理想的失落和缺失。

  • 北来消息少刘琨:通过北方传来的消息的稀少,反映出对英雄人物的渴望,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受。

修辞手法:

  • 对比:南渡与北来,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 象征:王导与刘琨分别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代表了诗人追求与失落的双重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李清照在动荡时期对身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她对往昔理想生活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叹息,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紧密相连。

意象分析:

  • 衣冠:象征身份与理想,暗示战乱导致的身份缺失。
  • 王导与刘琨:历史人物象征,承载了李清照对士人理想与忠义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渡”指的是: A) 向南方迁移
    B) 向北方迁移
    C) 向东方迁移
    D) 向西方迁移

  2. “王导”在诗中象征: A) 军事才能
    B) 文化理想
    C) 商业头脑
    D) 战争胜利

  3. 诗人对刘琨的感觉是: A) 渴望了解
    B) 忽视他
    C) 感到失落
    D) 感到高兴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清照的《句其一》与陆游的《示儿》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动荡时期对家国情怀的不同表达。李清照更注重个体情感的细腻,而陆游则更强调家国的重任与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李清照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查询

一秋 客居 不出 松下 晓出田间 促织 泊宝应 三月十五日雨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龙盘虎踞 随换 优生 食字旁的字 多吃多占 迷天大谎 千叮咛,万嘱咐 方册 寸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母权制 土地增值税 干字旁的字 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鸾胶凤丝 尸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