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18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刚界朱栏。
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
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
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
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
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
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
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
墙边的薜荔垂挂,石阶上长满了莓苔,愁绪刚好在朱栏外分界。杏花白,梨花红,春寒的日子一一过去。曲池环抱着台阶如同一面镜子,问谁能照见窗前的影子。斜阳照在地面,指着那青翠的草地,曾在这里玩秋千。我本是一个伤春的狂客,趁着春日的蝴蝶和燕子,享受着钿坠的筝音宴会。载着酒来得有些迟,花间又有谁在写蛮笺?红楼如今已改,寻觅残留的诗句依旧在屏山。归去已晚,听到东风中,满路的杜鹃声。
“我本伤春狂客”提到的“伤春”是古代诗人面对春天离去而感到的忧伤,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情感。
作者介绍: 李慈铭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逝去春光的感慨与无奈。
《声声慢》是李慈铭的一首杰出作品,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厚的情感。词的开头以“墙垂薜荔,砌上莓苔”勾勒出春天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阴郁的氛围。接着,以“愁痕刚界朱栏”引入了愁思,这种情感在整个词中弥漫,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和短暂。
在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中,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外在世界紧密结合。曲池、斜阳、翠草等意象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特别是最后一段,诗人以“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收尾,既有对归途的思索,也有对春天的缅怀,整首词在情感的高潮中落幕,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眷恋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测试:
“墙垂薜荔”中“薜荔”指的是?
诗中提到“杏白梨红”主要描绘的是什么?
“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