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5:27
作者: 陈枋 〔清代〕
秋声似雨,月晕如霜,满庭落叶飘积。古巷凄凄,捣练晚砧愈急。谁怜塞垣客在,听哀音,梦中犹识。魂欲断,向西风,立遍橙阴院黑。也说别离能惯,奈积久浮沉,故园消息。渐老秋期,飞尽南鸿无迹。遥思小楼深处,隐纱橱,一灯夜碧。人正倚,镜槛菊疏影墨色。
秋天的声音像雨水一样细腻,月光如霜般清冷,满院的落叶随风飘舞、积聚。古老的巷子里显得格外凄凉,晚间捣练声愈发急促。谁来怜惜这在边塞的游子,倾听那哀伤的旋律,梦中仍然能够辨识。灵魂快要断绝,面向西风,站在橙色阴影的院子里,四周一片黑暗。有人说离别可以习惯,但长时间的浮沉却难以承受,故乡的消息如同遥不可及。秋天渐渐老去,南飞的大雁已经踪影全无。遥想小楼深处,隐约的纱橱里,一盏灯光在夜晚泛着碧色。此时此刻,我正倚靠在镜前,菊花的疏影与墨色交融。
作者介绍: 陈枋,清代诗人,生平多游历,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季,结合个人的游子经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声声慢 秋夜》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人在寂静的秋夜中,感受着秋天的声音与冷清的氛围,表现出深刻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通过“秋声似雨,月晕如霜”两句,设置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背景,给人一种沉静的美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古巷凄凄”与“捣练晚砧”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秋夜的寂寞,更引发了对游子孤独心境的共鸣。
“谁怜塞垣客在,听哀音,梦中犹识”一句,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哀伤,借助梦境的回忆,进一步渲染了思乡的情感。后面的“魂欲断,向西风,立遍橙阴院黑”则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游子在秋风中独自伫立的情景,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与无助。
诗的最后部分,诗人回首往昔,感叹时光流逝,故乡的消息如同遥不可及的梦境,使得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愈发沉重,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故乡深沉的思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思乡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开,表现了游子在秋夜中的深刻情感,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反思。
诗词测试:
“秋声似雨”中的“声”指的是什么?
A. 雨声
B. 秋天的声音
C. 诗人的声音
诗中提到的“捣练”指的是什么?
A. 练习
B. 捣打棉纺
C. 编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