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3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33:15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作者:白居易
阙塞龙门口,祗园鹫岭头。
曾随减劫坏,今遇胜缘修。
再莹新金刹,重装旧石楼。
病僧皆引起,忙客亦淹留。
四望穷沙界,孤标出赡州。
地图铺洛邑,天柱倚崧丘。
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
波翻八滩雪,堰护一潭油。
台殿朝弥丽,房廊夜更幽。
千花高下塔,一叶往来舟。
岫合云初吐,林开雾半收。
静闻樵子语,远听棹郎讴。
官散殊无事,身闲甚自由。
吟来携笔砚,宿去抱衾裯。
霁月当窗白,凉风满簟秋。
烟香封药灶,泉冷洗茶瓯。
南祖心应学,西方社可投。
先宜知止足,次要悟浮休。
觉路随方乐,迷途到老愁。
须除爱名障,莫作恋家囚。
便合穷年住,何言竟日游。
可怜终老地,此是我菟裘。
在龙门口的阙塞,祗园鹫岭的山头。曾经由于劫难而遭到毁坏,如今因缘分而重新修缮。新建的金色寺庙闪烁着光辉,旧有的石楼也重新装饰。病重的僧人都被唤醒,匆忙的客人也被留住。四周远望沙界,孤独的标志指向赡州。地图铺开在洛邑,天柱耸立于苍翠的丘陵。
两旁是苍翠的岸边,中间的流水轻轻流淌。波涛翻滚,像八滩的雪,堰坝保护着一潭油光。台殿在朝阳下更显华丽,夜间的房廊则显得更加幽静。千花围绕着高耸的塔楼,一只小船在水中穿梭。山岫与云雾亲密相拥,林间的雾气也渐渐散去。静静地听到樵夫的谈话,远处听见划船人的歌声。
官场上毫无事务,生活得相当自由。吟诗时携带笔砚,夜宿时抱着被褥。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子,凉风吹拂着秋天的竹席。烟香缭绕在药灶上,泉水冰凉洗净茶杯。南宗的教义应当学习,西方的社团可以归依。首先应当明白止足,接着才是领悟闲适的道理。觉察人生的快乐,迷失在路途上会带来老年的忧愁。必须去除对名利的执念,不要成为恋家的人囚。应该安于终老的生活,何必说是游历一生。可怜我终老于此,这正是我所愿的归宿。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散文和乐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是白居易在重修香山寺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佛教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思考。香山寺位于今天的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重修的契机使他反思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白居易的《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是一首具有深厚佛教哲学意蕴的诗作。诗中描述了香山寺的重修过程,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优美,又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通过对寺庙和周边环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修行场所。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了个人的感悟和对生活的反思。
如“南祖心应学,西方社可投”,展现了诗人对不同宗教教义的思考与选择,更是表明了他向往内心宁静的心态。诗中提到的“须除爱名障,莫作恋家囚”,则反映了他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巧妙地结合了哲学思考,形成了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
逐句解析: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脱,表达了通过修行与反思而获得内心平静的愿望。
意象词汇:
《重修香山寺》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王维
B. 白居易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南祖”指的是哪位人物?
A. 释迦牟尼
B. 达摩
C. 老子
D. 孟子
诗中“须除爱名障,莫作恋家囚”所表达的含义是?
A. 要追求名利
B. 要超脱名利的束缚
C. 要回归家庭
D. 要追求自由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