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5:55
张常侍相访
作者:白居易
西亭晚寂寞,莺散柳阴繁。
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
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
况是张常侍,安得不开尊。
在西亭的傍晚,显得特别寂寞,黄莺飞散在繁茂的柳树阴影里。窗帘没有卷起,风吹得床上的席子自己翻动。忽然听到车马的声音,有客人来访我的蓬蒿小门。更何况来的是张常侍,我怎么能不去迎接他呢?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平易近人,主题多样,尤其擅长描写民生疾苦,被誉为"诗王"。他的一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政治上也曾身居高位。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其官场波折之际,常常感到孤独与寂寞。诗中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傍晚,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张常侍作为来访的朋友,象征着温暖与关怀。
《张常侍相访》是一首描写友谊与孤独的诗。诗的开头“西亭晚寂寞”通过简单的景象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随着“莺散柳阴繁”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黄莺的飞散与诗人的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内心的凄凉。
接下来的“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则通过细致的生活细节,反映了诗人在这个寂静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窗帘未卷,显得封闭而隐秘,而风的吹动则带来了一丝动感,打破了寂静的局面。
诗的转折在于“忽闻车马客”,这一句突显了外部世界的动静,仿佛是打破了诗人内心的沉寂。这时,来访的竟是张常侍,作为朋友的到来,意味着温暖与情谊,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喜悦随之而生。结尾的“安得不开尊”更是将友情的珍贵与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白居易对友谊的珍惜与对孤独的反思,情感真挚而富有层次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环境与友人的来访,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张常侍”指的是哪位诗人?
填空题:诗中“西亭晚寂寞”表达了诗人的__感。
判断题:诗中“莺散柳阴繁”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对/错)
《月夜忆舍弟》与《张常侍相访》都描绘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孤独感,但前者更侧重于亲情的思念,而后者则强调友情的珍贵。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寄托与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