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28
哀筝
李商隐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
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这首诗表达了哀伤的情感,意象中提到了长颈的白鹤和柔肠的猿猴,暗示着孤独与悲伤。湘江的波涛中充满了无尽的泪水,而蜀地的魂魄则有着未了的冤屈。那轻盈的帷幕再也不通人际,哀愁的筝声在门外无法传出。何以去问那香烛的燃烧?翠色的帐幕下,已是黄昏时分。
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蕴和,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写情诗和咏史诗,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意象著称。他的诗风常常充满了哀伤和感伤,体现了晚唐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商隐的晚年,可能与他个人的处境和情感有关。李商隐在官场上屡遭挫折,生活困顿,加上晚唐时期的政治动荡,使得他的情感愈加沉重。
《哀筝》是一首充满哀伤与孤独感的诗,李商隐通过精细的意象和浓厚的情感,向读者展现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诗的开头两句“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就设定了一个孤独的基调,白鹤的孤高与猿猴的柔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接下来的两句“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将情感进一步深化,湘江的波涛承载着无尽的泪水,蜀地的魂魄则承载着未了的冤屈,展示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沉重反思。
最后两句“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则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隔绝与孤立,哀愁的音乐无法传播,象征着他被困在自己的悲伤中无法自拔。结尾的“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夕阳西下,香烛的燃烧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奈,整个诗篇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尽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白鹤与猿猴)、拟人(湘波与蜀魄)、对仗(延颈与柔肠、轻幰与哀筝)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情感张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历史冤屈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终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哀伤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波”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怀念
D. 期待
答案:B
“延颈全同鹤”中“全同鹤”指的是?
A. 孤独
B. 期盼
C. 急切
D. 自由
答案:A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幸福
B. 无奈与哀伤
C. 爱情
D. 友谊
答案:B
以上内容为对《哀筝》的详细解析和相关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