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1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12:55
题天章
逸少兰亭六百年,
别营楼阁奉金仙。
琅函帝赐三朝笔,
貌座僧谈二祖禅。
山怪有时浑露石,
地灵无处不通泉。
尘心未悟真如理,
空爇晨炉一篆烟。
全诗翻译:
王逸少的兰亭盛会已经过去了六百年,
如今的楼阁依然供奉着金仙。
琅琊王朝的帝王赐给我们三代的笔,
而这里的僧人却在谈论二祖的禅道。
山中怪石时而露出真容,
大地的灵秀泉水无处不在。
我心中的尘埃尚未领悟真正的道理,
只是在晨升的炉火上空燃一缕烟雾。
作者介绍:
刘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因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创作背景:
《题天章》作于诗人对兰亭之地的怀念,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忆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兰亭集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承载着书法、诗歌等多重文化意蕴。
这首诗通过对兰亭的回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诗中提到“逸少兰亭六百年”,引发人们对历史的追溯,王羲之的兰亭集会作为文化象征,历经沧桑,仍能在后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记。诗人以“别营楼阁奉金仙”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同时也隐含对现代生活的感慨。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琅函帝赐三朝笔”暗示书法艺术的传承,指出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的延续。
而“貌座僧谈二祖禅”则将诗歌的主题进一步深化至哲学层面,表明在艺术与宗教的交融中,诗人试图探寻生命的真谛。后面几句描绘了自然的灵动与人心的迷惘,“山怪有时浑露石,地灵无处不通泉”,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而“尘心未悟真如理”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探索,虽然理想与现实间存在距离,但他仍然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努力。
整首诗情感深邃,具有强烈的思考性和哲理性,既是对过去文化的缅怀,又是对未来探索的渴望。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与对真理的探索,表现了诗人对古代传统的尊重和对现代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文化的传承与个人内心的探索。
诗中提到的“逸少”指的是哪位书法家?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欧阳询
诗中“尘心未悟真如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满心欢喜
B. 内心迷茫
C. 坦然自若
D. 高歌猛进
“山怪有时浑露石”描绘的意象传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平静
B. 人生的无常
C. 文化的厚重
D. 书法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