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5:37
传封三世尽河东,家占中条第一峰。
旱岁天教作霖雨,明时帝用补山龙。
草开旧路沙痕在,日照新池凤迹重。
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赐从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族的荣耀与成就。传承了三代的封号都在河东地区,家族居住在中条山的第一峰上。即使在干旱的年份,上天也会赐予他们如雨霖般的恩泽。明代的皇帝也曾用他们的才能来修复山川。草木生长的旧路上仍留有沙痕,阳光照耀着新池塘,留下了凤凰的足迹。他谦卑地自知与高空有隔,若能在门下得到宽裕的待遇,他将会心安理得。
王建(约770-830年),字子建,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后显名于诗坛。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以五言绝句与律诗见长。
《上张弘靖相公》写于王建在任职期间,表达了对张弘靖的敬仰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交织着家族的荣光与个人的谦卑,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家庭荣耀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地位与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以家族传承的盛况引入,描绘了他们在河东地区的显赫地位,使用了“传封三世”和“家占中条第一峰”等词句,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厚重感。接着,诗中提到“旱岁天教作霖雨”,不仅展示了自然恩泽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激与珍惜。
后半部分通过“草开旧路沙痕在”来表现历史的痕迹,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不变的精神追求。“日照新池凤迹重”的意象,则营造出一种美好的希望和前景,象征着未来的光明与繁荣。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卑散自知霄汉隔,若为门下赐从容”则流露出一丝谦卑与自知之明,表明诗人对高处不胜寒的理解,以及对在权势之下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建的才华与艺术手法,也传达了唐代士人对家国、名利与自我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既有自豪感又有谦卑之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族荣光的自豪感,同时流露出谦卑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它反映了唐代士人既渴望权势又保持自我谦逊的复杂心理。
王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旱岁天教作霖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感恩
b) 对生活的失望
c) 对历史的怀念
“卑散自知霄汉隔”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自满
b) 谦卑
c) 忧伤
与王建的《上张弘靖相公》相比较,杜甫的《望岳》同样表达了对家乡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但更加强调忧国忧民的情感。